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安徽明村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发现虽然农村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由留守在家的老人或妇女承担,但实际上,出于家庭和农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年轻农民工到了夏秋农忙季节大多会返乡接替家里的老人或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而表现出一种新的家庭农业生产和组织形式。这种新家庭农业通过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的有序分配,合理利用家庭中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实现了家庭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从而提升了小农经济的效率,为农村经济、家庭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带来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勇勤  刘星 《南都学坛》2007,27(5):101-10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农村有普遍的存款服务和汇兑服务,但缺乏有效率和规模的信贷供给。如何重建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满足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在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小农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户借贷供求的根源。突破这一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合作经济和建立"农民所有"的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3.
近代湖北农村小农经济的作物模式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小农经济的作物模式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自然环境对作物选择的制约;其次,在小农生产的条件下,保障一家的吃饭问题的要求;第三,以利益刺激为中心的市场制度的作用.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加大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农民却只能借助传统的经验来对抗商业化中的不利处境.他们像任何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一样,将其十分有限的作物面积分成几部分,一部分用来生产自给的作物,通常是粮食,一部分用来生产经济作物.由此决定了小农经济作物模式的主要特征,即粮食作物具有霸权地位,同时,经济作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对景颇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景颇族村寨生产关系的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适合景颇族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其中,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使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宋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农经济的传统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中心之一。成员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青年研究骨干为核心,同时包括哲学所、宗教所、图书馆、杂志社、出版社中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是一个跨所、跨部门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精研各类文献,深入探讨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和经济问题,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各种具体过程将予以特别关注。本刊编辑部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并参与传统中国研究中心的各项学术活动,特地邀请研究中心的主要科研人员就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主题开放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自然经济是贯穿西欧封建社会始终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罗马帝国晚期起,奴隶制商品经济已开始向自然经济过渡.蛮族入侵、尤其是阿拉伯人对西部地中海地区的征服,使自然经济逐渐在西欧确立了主导地位,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其经济的特性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生产是按原基础重复进行的简单再生产、手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等.到21世纪时,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复兴,但自然经济仍居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业问题.需要讨论个体经济、单干经济、私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公有经济等概念.家庭承包制是"公有地单干"性质的新型农户单干.目前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代表它的是"公有非合作模式"的集体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价格和就业两个领域,发展农业要关注经济效率.与就业和价格相关,农业劳动力过剩引出农民问题,农业纯收益分割引出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随着小农经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副业成为农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纵观当时山西农村副业,已经脱离了小农经济的窠臼,开始进入国内外市场,并与之息息相关,这显然不能简单用所谓的"农村经济崩溃"加以概括.而所以出现这种发展,则与山西当时特殊的自然条件、政治环境、交通发展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孙仪凤 《学术研究》2002,3(6):121-125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源主要在经济活动领域。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经济活动方式的差异,探讨它们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