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前农村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借款人的信贷配给。然而,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应该提高农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切实解决农村信贷配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3.
需求导向的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在于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农村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信贷市场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金融抑制政策和工业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强制变迁、信息不对称、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制约着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在校正农村金融指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导向的区域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路径:提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竞争力,适度发展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关键发展农村民有微型合作金融机构,探讨多元化供需对接的小额农村信贷模式,并构建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例证分析了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极度不均衡的供求现状,对农村信贷市场供求脱节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究:农村信贷市场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强制性;农村金融体制变迁的局限、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生态制约等。根据农村导向政策变化所引致的农村投资与收益环境条件的改善,预测了农村信贷需求潜力,指出供求均衡解:关键在于构建符合农村经济需求的区域性信贷供给体系,并营造效用发挥的制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东营市发展村镇银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自试点以来日益受到关注.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农村金融问题非常突出.随着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弃农回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萎缩,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支独大"的局面,农村金融服务一农难支三农,信贷供给不足,贷款难,利率偏高,服务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东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组建村镇银行,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农村金融格局,成为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催化剂,进一步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调查三地农村信贷市场上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情况,总结了随着地区经济和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农民信贷需求以及融资渠道的变化规律,并且结合调查结果得出两个典型的农户借贷模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是立足于农民的选择,改革金融市场供给方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实现规范管理下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7.
农户医疗信贷行为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风险是农户寻求信贷的一个重要诱因,而农村金融的不完善使得农户信贷可得性偏低,“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凸现。医疗信贷约束困境是政府介入农村医疗保险市场的一个重要诱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对农村金融体制缺失的一种“救赎”,它在提高农户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作为农村金融补充制度的作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显型和隐型两种功能,显型功能表现为提高参合农户的医疗保障水平;隐型功能则为农户医疗信贷提供了良好的“抵押品”,提高了农户的医疗信贷可得性,缓解了医疗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8.
1996年启动的农村融体制改革,使中国农村金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以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农村引发的评论最多。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是,这一改革直接导致农村金融形势恶化。为验证这一观点,本文选取1985-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数据,以1997年为转折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农村并未使农村金融发展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农村金融市场也并未明显恶化。最后本文从农户信贷特点和农村信用社经营特点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目前并不多见的金融"需求角度"出发,并结合对四川省欠发达地区--巴中农村地区农户的金融需求的调查,探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巴中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户信贷需求旺盛,但面临诸多约束,而这种约束的根源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缺失.为此,文章提出要突出小额信贷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增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平抑农户出现的新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0.
农社利益联结与农户信贷满足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联结小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对于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促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5),通过“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农社利益联结对农户正规信贷满足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普通社员农户,具有农社利益联结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信贷,且在相同利益联结条件下精英社员相比普通社员的信贷满足度更高。从作用机制来看,农社利益联结程度越深,越能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且能使农户更加及时地归还贷款,从而提高农户信贷满足度。因此,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需要强化农民合作社内部的利益联结,防范空壳合作社的虚假联结,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信贷,依托农社利益共同体降低农贷的“精英俘获”,加快农村金融普惠促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陕西泾阳、洛川县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陕西洛川县和泾阳县219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陕西典型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资于资金量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和成因,为促进陕西典型农业区域农业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完善农村信贷机制为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政策导向效应,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规范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信用欠佳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当务之急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大力推广建设“信用工程”,实现“信”、“贷”的良性发展,破解农民小额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流向主要是乡镇企业和条件好的农户,农村中最贫穷的人目前正面临着信贷约束和信贷障碍的威胁.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一方面与贫困农户本身信贷能力弱、信贷观念落后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信贷市场环境和信贷制度有关.正确评估和认识这些原因,对于我们探索农村信贷规律和加强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分析表明,社员货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财政支持仅局限于少数合作社,金融机构的贷款只能达到合作社资金需求的15%左右,快速发展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深入分析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信用不足是融资难的直接因素;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制度供给缺失是融资难的深层次因素。因此,要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困境,应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政府制度供给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以改变固化的信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基于江西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往往因为信贷资金的缺乏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能够极大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江西省872个农户为样本,用直接衡量方法不仅考察农户的显性正规信贷需求,也考察农户的隐性正规信贷需求,进而甄别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类型和程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较高,农户贷款金额以中短期小额信贷为主,资金需求以消费性用途为主,生产性用途比例较小;农户供给型信贷约束程度较轻,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严重。因此,相比信贷供给,农户信贷需求的发掘是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不均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作为交换媒介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信用作为除市场以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产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文章即从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面信用建设入手,提出创建信用经济条件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信用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新举措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合作博弈模型,将地方政府和农信社作为博弈方,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郁南信用村建设这一案例,认为:在信用村建设上,只有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政府威信等优势与信用社的资金、专业人力资源等优势相结合,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才能更有效地促成信用村的创建,发挥信用村建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农村信贷市场的活跃主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水平较低者即穷人是农村正规信贷市场和非正规信贷市场的主要活跃主体,穷人发生整体借贷、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可能性更高。为了缓解农村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助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国家需要完善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加强风险防控,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贷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农村信贷的高风险、低收益,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刺和不完善的信贷市场,政府扶持力度的不足,以及金融机构在人才和产品上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必须。从金融体制上对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信贷产品供给、风险分散等角度进行突破,并在行政政策和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贷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培训及其创新,对于“和谐中国”构建完善的社会结构,对于城乡协调进步、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自身持续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构建培训券与“学分银行”对接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培训在经费投入机制上与弹性学习机制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