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的植物兴象和植物意象较为常见,这些比兴不仅有一些超越伦理的艺术因素,而且与民俗风情及古人对某种植物的特殊理解有关,因此,正如历代大多数文论家所说,这些植物比兴与诗的内容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诗经》中不少植物比兴与水意象常常同时出现。从微观的角度看,植物比兴尤其是植物兴象与诗的内容关系正是通过它们与水意象不同程度地互相结合、互相影响而充分实现的,从而促进了诗中思想情感的表达,《诗经》中植物比兴与水意象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3.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茶包装要体现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茶道,将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力图使茶包装设计在说明茶叶品性的同时彰显中国茶道,最终在茶包装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与中国味道,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以谋臣策士与君王的语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谋臣策士的辞令语言中,常有以女性自比或以女性相类的人物做比喻,达到表述观点、传递情感、揭示真相、建言献策的作用.文章列举了《战国策》作品中谋臣策士用以自比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分析了自比形象共有的特征.通过与屈原香草美人文学创作传统做异同比较,试图阐述香草美人传统对文学的综合影响,进而得出《战国策》自比女性的创作方式是对比兴手法的继承,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诗之"背境"、固守文本而不及历史,而有损其阐释实践的有效性。钱锺书诗学观念的反历史气质,使之重构了传统诗、史关系,他将历史置诸文学视域内进行观察,历史因之被赋予审美的特质而失其所是。这种近乎审美本质主义的做法,使得钱锺书对围绕在诗、史关系周边的传统诗学观念发生了误解、无视乃至反动。  相似文献   
6.
比兴"是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而多歧的范畴。汉代经学家论"比兴"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在郑玄那里,譬喻而兼美刺乃是"比兴"的意义所在。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一方面受毛、郑的影响,肯定了"兴"负载的"刺过讥失"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更从情理之异、隐显之别来区分"比"、"兴",从而凸显了"比"、"兴"本身的美学意味。这两种观念的夹杂和歧出,实际反映出毛、郑诗说的深广影响与南朝文学摆脱政教约束而独立的倾向之间的冲突。由此,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强调教化功能的"比兴"说与强调美感意义和艺术效果的"比兴说"乃呈现出双水分流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谭思健  林素君 《学术交流》2003,(12):158-161
"婚恋"比兴在《离骚》中几乎构成了一条贯穿全诗的结构主线,大抵络结了全诗的主要内容,在结构上一是起着"横向挽结,纵向启源"的作用。二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还赋予全诗丰富的美感,如深浓的"艳"色与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的故事性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许多比兴用法固定,其中存在着不少隐语,这些隐语按其物象的不同,可分作不同的类.它们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一出现,就暗示着诗歌一定的主题.究其原因,这些隐语物象本身往往凝结了丰富的文化蕴含,它们首先是在参与主题的表达,其次才是促进主题表达而上升为诗歌艺术的比兴.  相似文献   
9.
比兴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思维,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一格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从读和写两个角度,强化思维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