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论”揭示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它的提出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科技翻译作为一种对特殊文体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论”对科技翻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国社会和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下.各地农村的果园、鱼塘、花圃、瓜园、菇房、养殖园场越办越多。不少农民为丢果、丢鱼、丢虾、丢蟹、丢花.丢瓜.丢粮以及老鼠吃掉种子。咬断种苗等而烦恼,这里介绍一种功能独特的围园植物及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美术老师陈筱棋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大学四年间,她将南京翻了个底朝天,写下了四本厚厚的"美食地图"。靠着一张挑剔的嘴,陈筱棋成了一名试吃员,不仅吃了上千道免费的午餐,还挣得了丰厚的报酬,更畅游了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吃着吃着,陈筱棋把自己吃成了名人,多家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出版她的"美食地图",美食频道也邀请她  相似文献   
5.
猫中有人相     
蔡澜 《女性天地》2011,(10):20-20
弟弟家里30只,每一只他都能叫出名字来,这不奇怪,天天看到嘛。我家没养,但也能看相,盖一生人皆爱观察也。  相似文献   
6.
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它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动物词汇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活的语言中,在若干年的文化沉淀之后,这些动物词汇不仅指代动物本身,也被广泛地用来表示各种转义和象征意义。文本以""这个动物名词为例,探究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了解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从而有效地进行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什么是论、论的形成和发展、论发挥的巨大作用等方面,论述了"论"的思想;坚持"论"的思维方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庄子《逍遥游》中鲲化鹏接着飞行天池的过程暗示着一个“混沌走向有序”的“无为”即“自组织”过程。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在观察者的测量过程中发生信息“缩编”的过程也可视为同样一个过程。庄子《应帝王》中七窃成而混沌死的寓言似乎暗示着系统走向有 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与外界适应的过程。“存在”只有在与观察者的非线性耦合结构中作为一个自组织过程的目标才能被理解和确定。“存在”即结构的“稳态”,或者说,客观实在等于本征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老舍《城记》、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鬼土日记》、张恨水《八十一梦》等作品为典型,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幻设型讽刺小说”的论题并加以阐释与剖析,探讨了这一类型小说的历史源流,指出了它在现代时期在现实性、深刻性、悲剧性等审美特色方面对以往作品的突破,并且借助它作为传统文学创作、批评中的“异类”角色所遭受的历史命运,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败标准.为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改革、锐意改革,中国共产党在改革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从改革初期简单的"论",到改革进程中理论化的"三个有利于",再到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