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世贞著述宏富,真伪杂陈,对其进行辨析和梳理是王世贞乃至明代文化史研究的基础。文章专门讨论现存王世贞著述中评点之作的真伪问题,对于寓目的十五种署名王世贞的评点作品——考察其文献形态、版本情况、具体内容,考辨真伪,说明理由,指出其中两种为真,十种为伪,三种存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苏轼诗集》和《全宋诗·苏轼诗集》中的苏轼佚诗《秋日寄友人》进行考辨,认为此首诗歌不是苏轼的佚诗,应是北宋初期张泳所作。另外.考察发现吴宗海先生所辑佚的《苏轼佚诗三首》都已收入《苏轼诗集》,仅是诗题不同而已,属于重复辑佚。  相似文献   
3.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4.
文书复原是文书研究的起始步骤,"缀合"即是完成这一关键环节的一种广为应用的研究方法。从对文书之物质载体的关注出发,可以对三组广受学界关注的清水江契约进行缀合。无论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文本离散,还是人为对文本的刻意分割,都可以通过文书的重新拼缀向研究者提供更为丰富完全的信息,从而进行更符合文书原貌的讨论。对于残片及其缀合的关注,实际上指向的是一种对于契约文书的"物质性"(materiality)的关注。其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者完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契约文书研究的物质性进路之于人们对传统契约之运作机理的理解无疑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辨伪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工作。本文在总结历代学人关于辨伪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以古籍整理实践中的九个典型实例,具体说明辨伪的方法:考证作者的生平事迹,审核作品的思想内容,检验作品的语言风格,查阅历代的相关书目,寻找各种有用的旁证等,以期尽可能恢复古籍原貌。  相似文献   
6.
明代旧题李攀龙《唐诗选》及相关书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广泛的传播,版本众多,中日学者围绕《唐诗选》所展开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涉及到版本辨伪,重版类版,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向前推进的同时也看到无论是文献的收集整理还是在此基础上的文学思想研究,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余嘉锡《古书通例》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周、秦、汉代书籍的题名、著者、编撰、附益等体例,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学著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界疑古之风甚盛而文献辨伪方法未周,余嘉锡结合少量出土文献,以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前人和时贤有关成果,加上个人长期研究古文献的知识积累,对古书体例作了深刻的反思,揭示了古书体例及其成因,为史料学和文献辨伪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重新认识早期图书馆形态提供了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证明了该书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该书成为认识古书体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绍义 《中华魂》2014,(10):48-48
正走南闯北游东逛西多了,就发现名人笔下的游览胜地与实际情况多有不同,有的是地点有异说,有的是细节有出入,有的是时间不吻合,有的是传说有讹变……苏东坡苏老夫子人家就是精明,发现自己游览的赤壁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迅速来个"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有差错,那是听别人说的,一个"人道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前年我去湖南岳阳,在岳阳楼后面,见到一座小乔墓,起先以为是一个同姓之人,听了解说员的解说,居然说那就是周瑜的妻子。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周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初实证史学思潮勃然兴起 ,生于潮流中的钱穆以擅长考证见称于世 ,在 2 0世纪实证史学领域占有重要一席。所著《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为其考据成就的代表之作。对先秦学术系统的清理 ,对于中国学术走出经学时代 ,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肃注本<孔子家语>是对刘向校本<孔子家语>的"增加",但并非所有的"增加"都出自王肃之手.王肃注本<孔子家语>中某些语句的改易和添加,当是王肃所为,其目的在于为自己的学说辩护,或别有用心地让郑玄出丑.幸而王肃篡改的范围不算太大,今本<家语>的大部分内容尚保持着刘校本的原貌,因而未可笼统地将其视为伪书而全盘否定,应该重新审视并充分肯定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