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生金融工具因具有高风险性、时态未来性及品种多样性等特点,其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和难点。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其要求。为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的会计核算体制,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以增强信息披露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经济界和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概括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营运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类 ,探讨了各种风险的成因 ,并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孙伍琴 《浙江统计》2003,(11):17-19
经济发展,既表现为经济内在结构的演变,又表现为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不仅包括一国(或地区)金融资产的增加、金融机构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扩大等量的规定性,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为该国(或地区)金融结构的演变,且这种演变事实上包括了金融效率的提高及金融体制的完善等质的规定性在内的金融结构的升级。因此,测量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也不能只有数量方面,必须把反映金融质量的指标包括进来。一、现行测量金融结构的指标及缺陷测量金融结构的指标体系决定于金融结构理论。关于金融结构的理论,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传统的金融结构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的机理、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为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选择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基于何种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事关财务报告核算的质量,需要在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务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结合其特点,分析其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最佳选择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论点,然后进行系统分析了这一论点的原因,最后提出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三种方法:市价法、类比法和估值法。  相似文献   
6.
《安家》2009,(Z2):17-17
<正>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而房地产投融资的多元化必然加大风险,所以掌握各种金融资源,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疏导和吸引投资,防范投融资风险,搭建企业的金融平台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北京大学精心打造"房地产开发与投融资董事长高级研修班",帮助房地产企业了解国内外形势政策、解决投融资问题,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房地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房地产实战经验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借助资本市场,整合有效资源,拓展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获取强大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最牛的花旗银行,就是因为混业在投行业务上的过度扩张和对高风险金融工具的大量介入,从而面临了严峻的危机。这意味着金融超市时代的终结,也为金融混业经营泼了一瓢冷水。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工具在微观金融中的风险并不是其特有的,通过一些途径可以被分散或转移。其在宏观环境下的高风险性在国内外一系列金融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取实践工作中的教训,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全方位地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大,在我国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也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应用情况,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青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18-220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会计在美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引起了更激烈的争论,支持和反对公允价值观点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有人认为金融危机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工具使市场持续失去信心,会加速其螺旋式下跌陷入恶性循环.但是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全球气温的突然上升而抱怨温度计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一味责怪作为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尽管公允价值会计在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从理论上讲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和全面收益概念等,符合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要求,且拥有十大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对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点的阐述,简要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