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河流域的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广泛的民众心理认可和审美感知基础。在造型关学特征上,主要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滑稽审美共性。道家的摆脱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形成了黄河流域民间美术的造型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2.
渝西地区的劳动歌谣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同时,具有亦庄亦谐、精粹自然的共同特点,值得专家学者去作更深入的研究与发掘;与此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它们也亟需我们大家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是文学批评的大家,其诗歌创作在明清之际也自成一体。创作与批评之间的关系可引领我们探寻王船山诗学的奥秘。通过对王船山和韵诗、仿体诗、谐趣诗的研究,发现其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若干背离之处,联系王船山思想性格及诗学变化历程进行深入讨论,可以看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背离,一方面根植于王船山性情之豪逸与时代责任感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船山晚年对早期性格与思想的全面反思与矫正。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三国演义》影视改编主要有仿作型、戏仿型和滑稽反串型三种类型,三种改编都是对原著的创新与再生产,蕴含丰富的文化创意内涵。仿作型作品是在延续原著创意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路径,使之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戏仿型作品解构了原著的光晕、权威性、主题意蕴、人物形象等,但其解构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重构的起点,重构文化内涵是其最终指向;滑稽反串型作品不以延续原著文化内涵为目的,也不以解构原著内涵为宗旨,而是选择性地复归原著内涵或另构文化价值。但无论哪种改编,其创意都必须符合原创属性,并且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中期,齐国的淳于髡长于论辩,善于调侃,在宫廷中成功地运用民间论辩讲诵伎艺,在滑稽诙谐的氛围中进行讽谏,留下了类似于对问体杂赋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和由淳于髡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故事性、论辩性和行文通俗、大致押韵,表明了这些作品的口诵性质。  相似文献   
7.
北宋社会处在“雅”“俗”两种文化比并交锋的发展阶段,这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变革给笔记在北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记文体一方面与儒家礼教的宣传相合,记载了大量军国政要大事,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谐谑趣闻和政治笑话,颇富世俗意味。这种“雅俗平衡”的叙事策略使笔记文体在北宋得以成熟繁盛,并成为后世笔记文体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廖奔 《河北学刊》2001,21(2):33-39
诗词曲三者皆由歌唱而来,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形式、风格、意境方面的差异,归其原因,形成的时代先后有别,随风气转换、口语转型、曲调变化而发生变迁。汉唐文人佑作歌词通常采取齐言形式.是为诗。晚唐文人照民间曲子倚声填词,是为词。宋金诗人在据曲填词时模仿民间情趣与格调,写出浅俗直白、风格诙谐的词,是为曲。诗庄,词媚,曲俗;诗含蓄,词委婉,曲率直;诗真诚,词动情,曲调侃。从诗到词到曲,日益从对外在物象的描绘过渡到对人类社会的关切,从对自然的关注过渡到对人世的倾注,从对客观世界美感的把握过渡到对日常生活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喜剧意识的幽默滑稽最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类社会文化心理的发生机制和生命自由资源的审美升华。中西喜剧意识的幽默滑稽主要通过几个方面表现出来:语言放纵嬉戏引发的幽默滑稽,虚假造作或招摇撞骗引发的幽默滑稽,无意识差错和有意识误解引发的幽默滑稽。  相似文献   
10.
滑稽辨说     
滑稽历来是“模糊”美学:本体不明,界限不清。它缺乏戏剧的实体性、幽默的高雅性和丑的内蕴性。它其实只是人的一种特殊审美心理模式。它异常活跃,无处不在。大众化使它失去高品位意义;喜剧化使它获得审美价值。滑稽是一种荒谬悖理的现象,亦即人类嘲笑自身不足的一种审美愉悦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