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22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46篇
丛书文集   2128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4054篇
社会学   20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的话语传播已成为国际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研究者对医疗行业话语的新媒体体裁和话语传播关注不足,且缺乏从CGA视角对医疗科普话语的探究和思考。文章以72篇医院微信公众号科普推文为语料,在批评体裁分析(Critical Genre Analysis,以下简称“CGA”)理论框架下,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多维度、多视角考察医学科普语篇的体裁话步结构和话语传播策略,旨在透视医疗行业实践和行业文化,以期为新媒体话语传播和医疗行业交际话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诗论》以其涉及中国古代经典最核心的部分,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自20世纪发现《诗论》后,新世纪以来的研究已历经14年。《诗论》研究在篇题、作者及竹简形制,竹简编联、拼接、复原,《诗论》字、词及相关《诗》篇名考释,《诗论》与《诗序》的关系,《诗论》与学术史、经学史、思想史、制度史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丰硕,异彩纷呈。笔者认为,《诗论》与《诗序》的相关研究空间仍然巨大,是最富挑战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学术界为此共同努力。《诗论》文本复原、字词考释等基本释读难度极大,学者对此应有充分估计。如果在基本释读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展开综合研究,难免沙塔之虞。  相似文献   
4.
张小曼  胡作友 《学术界》2015,(2):135-141,327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经典之作,语言凝练简洁,意义丰富,哲理深厚。勒菲弗尔指出翻译是处于意识形态和诗学控制之下对源文的改写。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而专业人士更加关注诗学。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英译,分析意识形态和诗学对《道德经》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卢衍鹏 《东岳论丛》2019,40(11):32-37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指明了艺术批评的生产属性,这是艺术批评生产属性的逻辑起点。沿着马克思的思路,西方艺术批评生产理论史涵盖了艺术技巧、艺术生产过程、艺术生产方式、艺术生产关系等艺术批评的各个环节。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建构要以马克思生产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艺术生产经验,解决学科本位问题,把握艺术批评的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创新艺术批评的阐释模式和话语系统,增强艺术批评实践性和生产性,形成开放、独立的艺术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7.
张进  缪菁 《甘肃社会科学》2015,(1):81-84,99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8.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