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9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2321篇
劳动科学   146篇
民族学   401篇
人才学   280篇
人口学   152篇
丛书文集   4441篇
理论方法论   863篇
综合类   7197篇
社会学   1228篇
统计学   494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1553篇
  2013年   1203篇
  2012年   1302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248篇
  2009年   1046篇
  2008年   1392篇
  2007年   1036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新文化运动后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而使中国历史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从此马克思主义与启蒙便产生了复杂的关系。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启蒙思想的递嬗轨迹和特殊内涵,深入分析启蒙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互相影响的特殊过程,揭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关系,重新审视启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凸显启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的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新结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呈现的"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提出"中国式发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一条腿走由政府主导的"伞式"发展路子,另一条腿走由民间自发开拓的"蜂窝式"发展路子。实践证明,通过"伞式"和"蜂窝式"的二重奏方式,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主旋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功奏响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三部曲。  相似文献   
6.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学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经历了理论范式的诸多变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极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都为分析中国的农村治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变迁是西方社会理论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不断引进和调整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合中国农村的特质.对于这种理论变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内在理路,寻找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笔者喜欢古币,手中现有几百枚孔方兄,只是集币,还谈不上收藏。所集的古币中有秦汉时期的“半两”钱,隋朝的“五铢”钱,辽代的“大定”钱等,自己觉得弥足珍贵。后来,根据《古钱币目录》的图案和价格,我按图索骥,反复对照自己手中的古币,才发现自己收藏的都是泛泛平常之辈,并不珍贵。前日去了一次文物市场,我大开眼界,真是“河里无鱼市上取”“出处不如聚处”,市场上的古币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