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545篇
社会学   272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ane Stone 《Globalizations》2019,16(7):1128-1144
ABSTRACT

The ‘policy entrepreneur’ concept arises from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of agenda setting in Policy Studies. Through conceptual stretching’, the concept is extended to global policy dynamics. Unlike ‘advocacy networks’ and ‘norm entrepreneurs’, the discussion addresses the strategies of ‘insider’ or ‘near-governmental’ non-state actors. The analysis advances the policy entrepreneur concept in three directions. First, the discussion develops the transnational dimensions of this activit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Second,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charismatic individuals, the discussio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nd reputations for policy entrepreneurship and access into international policy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maintain momentum behind policy solutions and pressures for change over the long term when individuals retire or depart for other positions. Third, the discussion outlines four distinct entrepreneur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hat both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cultivate and deploy to enhance their power and persuasion in global policy processes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2.
各国开展对外贸易是为了能充分、有效配置国内外资源 ,并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但在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 ,各国所采取的贸易政策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同的贸易政策大体分为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两类。 2 0世纪 80年代初 ,一种既不同于自由贸易 ,也不同于保护贸易 ,但又兼有两者特点的新型的贸易制度开始出现 ,这便是“管理贸易”。管理贸易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博弈的结果 ,是各国在无法达到最佳目标模式时所能选择的次佳目标模式 ,其本质是有组织的自由和协调的保护。一些西方国家先后采取管理贸易并获得了有效的实践效果。我国应正视这一新情况、新趋势进行贸易制度变迁与创新———实行偏保护的管理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采取如下的措施: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开征社会保障税;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4.
语义层面上语用含义的话语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之所在。为加强薄弱环节,须从“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出发,揭示话语中交际意图传递的规律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推理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北美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恢复建设时期,但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主体动力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缺乏对劳动群众的利益关怀。对危机的反思使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利益转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通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利益的驱动和引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措施,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作了回溯性的审视和评析 ,并给其以民初教育宗旨理论基础的准确复位 ,揭示了其与民初教育宗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民国教育宗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城镇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对待城市的发展问题 ,关系到西部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 ,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新疆城镇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然后从城镇空间分布及城镇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新疆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城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French mothers are still more often economically active than their German counterparts and birth rates in France remain higher than in West Germany. By comparing two countries with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ir family policies, I try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ate policies per se should not be overestimated in explaining the persistent gap in their fertility level. As far as women's attitudes towards child care outside of the home are concerned, there is a strong divide between France and West Germany. In the Old Länder in Germany there is some congruence between attitudes and beliefs towards child care and the shortage of child care provision, especially for toddlers. As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ortage of child care provision, women's attitudes regarding child care and mothers' low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German family policy reinforces these attitudes. Conversely, there is slow impetus for policy makers to really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public child care system. Against this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women give priority to their job or to their career. In France, by contrast, norms in respect of education of toddlers and young children have evolved in tandem with the change in attitudes of women towards employment. A majority of French women feel legitimised to be in employment on a full-time basis and to have their children cared for outside the home. Their attitudes are in tune with the premises of family policy which has integrated the model of 'the employed mother'. Les Francaises continuent àavoir plus d'enfants que les Allemandes de l'Ouest alors que les différences entre les taux d'activité des mères se sont progressivement atténuées. La proportion de femmes qui n'ont pas d'enfants, en particulier, est beaucoup plus importante en Allemagne de l'Ouest. En comparant deux pays dont les politiques sociales et familiales présentent des similarités, on se propose d'aller au delà des explications les plus couramment admises. En France, contrairement à l'Allemagne de l'Ouest, les normes régissant l'éducation des jeunes enfants ont évolué en phase avec les changements qui ont affectéles comportements des femmes sur le marché du travail. Il est devenu légitime socialement pour les Francaises de travailler à plein temps tout en faisant garder son enfant à l'extérieur du domicile. Les Allemandes de l'Ouest, par contre, intériorisent toujours fortement la norme selon laquelle l'éducation d'un jeune enfant nécessite la présence permanente de sa mère. Mais de plus en plus éduquées, elles sont amenées à accorder la priorité à leur maintien dans l'emploi et à renoncer à la maternité. Pour mieux comprendre les différences de fácondité entre les deux pays, il semble donc fructueux de se focaliser sur les interactions à l'aeuvre entre leurs politiques familiales, les valeurs auxquelles adhèrent la majorité des couples concernant l'éducation des jeunes enfants et les attitudes des femmes face au travail rémunér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