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1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328篇
综合类   1200篇
社会学   90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articl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being a refugee from Latin America or a nonrefugee immigrant from southern Europe or Finland on self-reported illness, controlling for social factors and lifestyle.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38 Latin American refugees, a random sample of 396 Finnish and 161 southern European immigrants and 996 age-, sex- and education-matched Swedish control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nmatch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main effect models. The strongest independent risk indicator for long-term illness was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estimated odds ratio (OR)=2.9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2.19–3.8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and period prevalence, ill health and unsatisfied need for care. Being a southern European or Finnish immigrant was a risk indicator of ill health bu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other dependent factors. Not feeling secure in daily life was a strong risk indicator for long-term illness and ill health (estimated OR=1.89, 95% CI=1.26–2.76 and OR=3.04, 95% CI= 1.97–4.48) respectively).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was equal in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such as overweight and not taking regular exercise for long-term illness and ill health.  相似文献   
2.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存的缺陷入手,通过国内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简单对比,分析了我国此制度在主、客体范围和金额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形势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现状,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和心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毕业生心理压力过大,产生了就业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分析产生障碍的原因,探索克服障碍的对策措施,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汉末男性诗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来抒写自我生命痛苦的写作用意,应与他们的处境和心态密切相关。在混乱的政局中经历了期盼、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之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与女性心理同构的新特点。这恰恰彰显了汉末男性诗人摆脱心灵困境时的自我突围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语言,诚如英汉语中"乞丐""医生"等职业术语和"chairman""hero"等官衔荣誉称呼之类的名词,一般性的人类泛指"a man","mankind"以及代词的非指示用法中,女性往往被置于"隐形"的地位。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现象已引起社会上各学科的普遍关注,然而,从认知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注解的文章寥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和范畴理论、框架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此予以阐释,可为英汉语中这一现象的理论阐释提供全新的多元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8.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模式是用主人公的心理时空结构故事,通过显示主人公的灵魂世界激活故事情节;小说文本故事里嵌着故事,时空交错,完成了作者设计的奇特的故事叙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逸民遗民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心态及思想的变化,从而廓清了倪瓒在元明易祚之际逸民遗民身份及心理变化。指出倪瓒的这一思想嬗变对于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遗民画家对倪瓒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卡特尔 16PF(8种人格因素分析 )量表及问卷调查 ,对工科特困生的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进行调查分析 ,并对其形成原因作出探讨 ,同时提出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