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门女将故事虽在明代正式成形,并写入长篇小说<杨家府演义>,却是文学题材和相关故事内容长期发展演变,并应当时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结果.女将题材应是由唐代传奇中女侠题材发展演变而来,而杨门女将的故事创作又很可能直接受到<水浒传>的影响.杨门女将的第一代佘太君这个人物,可能早在宋朝就被虚构出来,但从宋朝经元朝,到明朝前期,无论是小说和戏曲中,杨门女眷都一直充当配角,而且亦未见以女将的形象出现.杨门女将的故事应是集中创作于明朝中期,而在一开始就有可能存在不同版本.从宋到明,女侠和女将小说所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观,应是与理学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影响不断深入相一致的,这亦可看作杨门女将故事源流一个潜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为人知的佘祥林冤案,折射出我国当前刑事司法的弊端:缺失司法公正理念,不当行使司法权力,刑事法律制度不健全.以佘祥林案为戒,借鉴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佘祥林规则,对于我国的刑事法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们初步设计的余祥林规则为:尊重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实行无罪推定,告知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有权保持沉默;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更多权利,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推理的视角看,佘祥林案和赵作海案的处理都违背了基本逻辑顺序,是典型的从结论找理由的倒置的变异的法律推理,而当时的语境是法律推理被倒置的始作俑者。在政法传统的制度模式中,政治对法律的制约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法律的运行缺乏相对独立性,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制度语境。在有罪推定的思维模式中,自证其罪和刑讯逼供伴随着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目的居于主导地位,无罪证据被忽视、掩盖和不予采信,案件在进退维谷中久拖不决,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思维语境。在主客二分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中,国家专门机关以国家主体的身份自居,被追诉人则被当做工具、客体和对象,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主体语境。要想矫正被倒置的法律推理,避免重蹈佘祥林案和赵作海案的覆辙,就要改造和重构语境,实现从政法不分到政治与法律良性互动,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最近发生的"赵作海案"堪称"佘祥林案"的翻版。发生在当今法治社会的两起如此相似的冤案引发了各种争论,也集中体现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中存在着有罪推定、非法取证、重口供轻证据等诸多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并探究其背后原因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以避免类似冤案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新闻资料]1997年10月30日,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村民赵作海在同村杜金慧家串门时,与邻居赵振晌发生口角,争执中,赵振晌拿刀将赵作海砍伤。  相似文献   
6.
高峰 《东西南北》2013,(16):64-65
“佘祥林”这个名字,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倍感沉重的代名词——特指那些蒙受重冤的人。近些年,关于错案、冤案的报道屡见报端,引起了法律界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事人的经历更令人唏嘘、痛心。在美国,也有一个“佘祥林”,他叫杰弗里·德斯科维奇。1991年,17岁的他蒙冤入狱,将近16年后才被还以清白。然而,这件事和“余祥林案”相比,有了个更为励志的后续——杰弗里重获自由后,刻苦攻读法学,就在前不久,取得了刑事司法学的硕士学位;同时,他还成立了一家基金会,专门帮助那些像他一样含冤入狱的人。  相似文献   
7.
岩镇即岩寺,今为黄山市徽州区区府所在地。其地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富庶、人文鼎盛,历为皖南重镇。但由于它不具备府治、县治那样特殊的政治优势,故在历代官修志书中,未能得到浓墨重彩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8.
程序法治在今天或许已并非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因为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建立。程序法治是权利与司法公正的保障,违反程序法治会侵害人权。然而,遵循程序法治也会付出代价,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冲突和矛盾,坚持程序正义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就产生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选择?我国的法治状况要求我们须坚持程序法治,制定并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刑讯逼供,认为刑讯逼供根本违背了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要求,经深入分析认为刑讯逼供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并根据其特殊原因提出避免刑讯逼供的相关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 民主与法制何以落实中国自改革开放以降,各级官吏的贪赂之风日炽,已令世人震惊扼腕。80年代末,有人倡新权威主义,有人倡民主法制,以期救官吏贪赂之弊。倡新权威主义者,究其旨意,欲强化中央权威与权力来整肃各级地方官吏的贪赂腐败行为。然以官治官,越治越烈。若像过去那样,发动民众来治官,则有行政瘫痪之忧,总成本之高,实非我们这个急于现代化的民族所能支付。倡民主法制者,究其本意,欲用类似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及新闻舆论来直接监督各级官吏。然民主制在印度已实行半个世纪,据云官吏之贪赂胜于目前的中国。究其原因,民主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