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末革命风潮,以1903年为一高峰,这一高峰的形成,又与《苏报》案的推动密不可分。作为《苏报》的主笔,章士钊与这次事件的关系究竟如何,以往学术界虽有论述,但并不详尽。本文通过研读《苏报》和《苏报案纪事》等第一手资料后认为,章士钊入主《苏报》笔政后,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版面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迅速扩大,最后引发《苏报》案。章士钊之所以能够在《苏报》案中脱逃,主要受惠于俞明震,而俞明震之所以能够为章士钊开脱,同情革命、顾念情谊、事先规避及乡谊等因素均不能不考虑。事后章士钊编辑出版《苏报案纪事》,不仅为后人研究《苏报》案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对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俞明震作为近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在新旧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具有某种典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俞明震写景颇负盛名,其笔下以“有我之境”为主,景物多为互动的对象;在继承宋人“以议论为诗”的轨辙时,表现了思考中的深刻与迷茫;而他苦吟之作所呈现的局限性,也为讨论传统诗词的困境和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角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1915年,鲁迅登门拜见之后不久,俞明震即辞官南下,移居且终老于杭州。俞明震之所以选择移居杭州,是因为此前他至少六次到访杭州,杭州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且,西湖边上有一位非常理想的结邻对象。俞明震在西湖边构筑了一个富于古典诗意的乌托邦,在此度过生命的最后两年时光。居杭期间,他的生命达到了澹定澄明的境界。俞明震及其友人对杭州的迷恋堪称“恋地情结”,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文化和生命意识,而鲁迅对杭州的态度则显现出了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4.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激化了朝野矛盾、中外矛盾以及清政府内部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纠结在一起,影响了苏报案的进程和处理结果.革命者借助上海租界挑战清政府,为维护政府权威,朝廷一意镇压,下旨严惩.负责处理的官员却各怀心思,导致朝廷旨意执行效率不高.章太炎等人被捕后,清政府又与列强交涉,要求交犯,出于维护既得利益和西方价值,列强以尊重已达成的程序为由拒绝清政府的请求.苏报案的发生和交涉反映出晚清政府应对政治危机的无能.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清末民初的俞明震,虽为仕宦之人,却工于诗作,喜好苦吟.其诗多游历之作,如赣南任上屡有佳篇.但在叙述写景之际,常为抚时感事,充溢凄怆之情.其诗风与陈三立有类似处,然又在同光体外独出机杼,也成一宗,力求词语新隽,旨意深婉,清新隽秀,往往出人意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