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2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简的出土 ,引发了学术界对先秦时代儒道关系的重新思考。有人根据简本《老子》与今本在个别字句上的不同 ,推论春秋时代的儒道学说是相同大于分歧。本文立足于对《论语·微子》及《楚辞·渔父》的重新解读 ,指出儒道的对立和冲突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基本现实。  相似文献   
3.
论胡塞尔对科学的哲学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并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建立所谓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在由纯粹理性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对具体科学进行了哲学维护。但是,胡塞尔的见解启示与困难并存。他的出路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看”的直观,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取代神秘的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目的、隐居的心态和形式,阐明诸葛亮隆中隐居是对中国隐逸文化的一种发展,即从儒道分流逐步走向儒道互补。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计量模式的现实思考——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择优并存@谢桂芬$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浙江宁波315010~~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都是关于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儒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 ,以纳“仁”入“礼”的“仁礼学说”为指导的“仁一统”思想 ;道家形成了以“道”为核心 ,以“道论”为指导的“道一统”思想 ,两者关于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前提条件、方式途径等各有所论。儒道文明一统思想对于统一、多民族、全面进步与发展的中国古代历史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以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也有望发挥新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是以“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继而推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这四个层面具有一种历时性递进式层次关系.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与之相反,是基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以求“自我身心的和谐”,由此出发而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推至“自然的和谐”.儒道两种不同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环环相扣.从横向空间上看,恰成首尾相连的回环结构,构成了作为传统和谐社会观集中体现的“普遍和谐观念”.追求“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用现代系统论对之加以重新诠释,是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三国故事的漫长传播史,经各类传播方式长期参与,由历代文人撰述与丰富的民间记忆共同构成。三国故事传播史多元并存的独特结构,是孕育培养《三国演义》的文化沃土。然此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亦属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环节和支脉,而非三国故事漫长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思想与文化。在这悠久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要的脉络: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所产生的道教。儒道互补,构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