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和利用马列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在中国建立政党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为什么要建立政党、如何建立和建设政党等党建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3.
威廉·沃尔弗的崇高品质与其革命功绩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他的勇敢体现在他为了德国早期无产阶级的利益,不畏普鲁士政府的专制制度和残酷镇压而奔走呼号;他的忠实体现在他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一起,用科学共产主义的原则与各种不良思潮作坚决斗争并做他们的忠实助手;他的高尚体现在他为了德国早期无产阶级政党的事业,在经济上倾其所有,就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问世而言,功劳尤甚。可以说,威廉·沃尔弗的崇高品质是他取得伟大革命功绩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林 《领导科学》2012,(12):16-18
一、在充分承认我党组织架构民主性质的基础上,来考虑谋划改进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现行组织架构的设计,源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设计。当年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拟定了章程,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织机构设计为支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共产主义者的道德品质有过很多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理想;加强党性、反对派性的道德修养;公而忘私、顾全大局的道德境界;艰苦奋斗的道德精神;反对特权、两袖清风的道德风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道德省悟;敢于坚持真理的道德勇气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些论述对于加强共产主义者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50年前,即1848年,在伦敦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凡《宣言》中的引文一律不作注释人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革命的文件”[1]。这个文件的发表使旧世界为之震撼,使反动派为之发抖。“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2]。《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即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纲领《其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9.
邓中夏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英勇奋斗、奉献青春的一生,沿着青年邓中夏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轨迹,可以看出,在其青年时期,他的思想经历了三次伟大的转变。这三次转变,使青年邓中夏最终从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旧式知识分子转化为一个完全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0.
一、近读湖北大学《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副主编王修和同志的论文集,论文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黑格尔哲学的评说;二是领导科学方面他所写的论文。我浏览了他的哲学论文,深佩他的理论勇气。我记得毛泽东同志1955年曾有一段口头指示:“我同意在北京大学开设黑格尔的哲学课。”他甚而引申说:“可以出版蒋介石的文集。”他说:“这样做,可能会有人学了之后走入歧途。但更重要的成果,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的口头指示,表达了我们领袖对信念的坚定性,也完全符合列宁的教导。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说: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共产主义小册子,学几句共产主义的简单结论,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只能变成最愚蠢的夸大狂。”果不其然,中国“文革”前,林彪主使编写的“毛主席语录”,不仅使中国很多人成为愚蠢的夸大狂,而且受林彪的愚弄和蒙蔽,成为林彪阴谋实现篡党篡国野心的俘虏。回顾历史,我就深佩王修和的理论勇气。他研究黑格尔哲学,没有使他成为唯心论者,反而使他坚定地信仰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用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观察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研究领导哲学和领导科学。我想,王修和的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他的理论勇气与创新精神,恰恰是我们许多研究领导科学的学者,应当认真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