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子>并不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以寓言故事为根据,贬斥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作者对先贤寓言的摘录与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的体味感受上还是在文本铺叙的意义上都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作者置疑地主阶级的人生苦短说,鄙弃荒谬生死说,揭露"今世"纵欲说等荒谬言说.告诫我们,腐朽的价值观是剥削阶级的附属物,要充分认识剥削阶级道德治理的重大缺陷等.  相似文献   
2.
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一方面它基于人在客观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客观的阶级出身;另一方面它基于主观的“思想和政治觉悟”。具体而言,晚年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概念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基础层面的资产阶级,政治路线层面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层面的资产阶级和道德伦理层面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削灭,资产阶级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思想和观念领域。由于判定是否属于思想观念领域的资产阶级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导致“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必然性。究其原因,晚年毛泽东背离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脱离客观经济基础片面强调思想和观念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张太雷1921年初所写反映其幸福观的家书,开始展现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大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他向妻子指出,剥削阶级做官发财的"富贵"是"害人的东西";同我们谋求的幸福是"完全相反背的";决心为人民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的人生幸福观及其光辉革命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权术”是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依仗权势而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历代统治者凭借强力玩弄“权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权术”充斥着阴险、欺诈、血腥的浊气,使“权术”成为残酷、欺骗和背信弃义的代名词。而领导“艺术”则是领导者在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基础上,运用领导理论、原则、方法来创造性地、随机地有效处理面对问题的综合才能和技巧,它求真、求善、求美,达到了“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6.
孔见 《中华魂》2011,(11):59
这里所说的战争,是指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被压迫民族同侵略者之间的战争。在战争初期,都是剥削阶级比被剥削阶级、侵略者比被压迫民族,在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战争的进程通常是后者由弱变强,最终打败对手。远的不说,就以中国的解放战争为例。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地希望实现和平、民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则要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它在什么范围内存在?这种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种剥削?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正确理解,关系到正确坚持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关系到对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评价。因此,需要好好研究。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学界专家围绕政府利益分别提出了五种代表性观点,即政府利益就是公共利益;政府利益是与公共利益相区别的政府自身利益;政府和公务员既代表公共利益,又有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行政机关代表公共利益,而政府官员则具有自身利益;剥削阶级国家的政府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代表公共利益。上述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与缺陷不足,未来政府利益的研究应在科学确定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形态研究方法,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重视政府利益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苏联改革命运的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联半个多世纪的的历史上,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处理好文化和知识分子问题。十月革命之初,在列宁的力主下,曾大胆使用过旧军事专家和知识分子,但在革命风暴和革命后的许多运动中也严重伤害了大批知识分子。1922年,曾把包括别尔嘉耶夫、弗兰克等人在内的当时俄国顶尖级的学者、教授和文化人约200人左右,驱逐出国。以后,在2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历次社会政治运动中,更大量伤害和镇压知识分子,造成惨重后果。 与知识分子政策问题联系在一块的文化问题,苏联也同样没有处理好。除列宁和极少数领袖人物对文化问题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大建  张辉 《中华魂》2012,(1):45-48
张协和(原名蒋孝传)1920年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蒋自明因家境贫寒少年离家,到社会上去闯荡,自谋生路。一战期间去法国做过3年华工。受欺压的经历使他极为憎恨剥削阶级,称之为“文明强盗”、“不拿枪的土匪”。后在进步人士、共产党员的影响下,从同情、支持革命到建立党的地下活动站,并受西北特别支部委派经办“莲湖食堂”、“百乐饭店”,接受林伯渠、李克农、叶剑英和周恩来等同志单线领导,负责党的情报、联络、物资供应等工作,成为活跃在古城西安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隐蔽战线的传奇英雄,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将军的思想变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