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动词化是当今英语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发现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动词化的差异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数据;认知语义学的百科观和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可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动词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化是人们追求信息高效传递的结果,是人类语言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语言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节奏加快所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英语中越来越普遍。动词化是概念语法隐喻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动词化其类型有多种。动词化隐喻增强了英语语言的表意能力,使语言结构简练,形象生动,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3.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化无关.  相似文献   
4.
动词"至于"是由动词"至"和介词"于"共现连用演化而成的,动词"至于"萌芽于汉代,形成于北宋,成熟于清末。节奏的双音化、程度的主观化、介词功能的消退、介词化与动词化功能的互补是"至于"向动词转化的诱因。"至于X"结构中"X"的多音节复杂谓词性短语、"至于到X"构式的出现标志着"至于"动词化的成熟。能独立作谓语的特征显示"至于"在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化特征发展得更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将语法隐喻分为三类进行讨论:名词化、动词化及形容词化,并试图论证名词化、动词化及形容词化与语用预设之间的关系,分析名词化、动词化及形容词化在实现语用预设时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广泛存在汉语动词倾向于译为名词、形容词或是介词词组这一现象。笔者将这一现象定义为"去动词化"倾向。研究发现:在单句中,"去动词化"往往发生在表示静态的动词上;在句群中,去动词化则发生在不占据语义重心的句子上。依据上述发现,笔者提出了两个朴素的经验性的概括,即状态一致原则和语义重心分布一致原则,并且,笔者把这两个原则进一步统一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7.
动词化语法隐喻是人类理解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手段.从认知的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反映人们在识解客观现象时从关系到过程或从物体到过程的重新概念化,体现了隐喻的意动过程.在诸多类型的动词化语法隐喻中,名词转用为动词构成的语法隐喻能够突显词汇意义中表示过程的语义侧面,并能体现概念转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动词的“大话”——论文学经典的自我亵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话"界定为一种亵渎性的叙述行为,"大话"的动词化,正是高雅文学尴尬生存环境的隐喻形式."大话经典"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文学经典内部存在的修辞张力;同时文学经典和大话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关系,而将二者的简单对立恰恰是对这一关系的遮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粤方言区出现了"叮"、"嘟"、"嘀"等拟声词经过动词化与转喻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现象。从语法结构层面来看,拟声词动词化为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中心成分,具有语法意义;从语义表达层面来看,通过转喻,拟声词被赋予具体明确的词汇意义,从原来的简单拟声联想至声音背后指向的完成性动作,是一种语义转换现象。拟声词的动词化和转喻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语言效率原则",在表达效果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动态性、整体义和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10届南非世界杯球赛新闻报道中动词化现象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重新对动词化进行界定,并发现非派生动词化中名词动用现象出现频率最高,连词词组转动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除此之外,本文在对语料的定性分析过程中,对动词化语法隐喻式进行一致式的改写进行比较后,发现动词化语法隐喻把非过程变为过程,把静态变动态,增加词汇密度,扩大单位信息量,使语言变得更为凝练和生动,给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习得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