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1939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农家的何光岳同志,虽然无缘步入长沙读书,但他却有湖南人的志气和豪气,以小学毕业的低微学历,刻苦自学,达到了博士毕业生的学力,摘取了研究员、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史学家等桂冠,立下撰写"中华民族源流史"的鸿志,并从20世纪80年代后逐一付诸实施,<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就是这套丛书的第12本.在他成为单枪匹马著述中华民族史多达数十本的第一人时,二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真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在人们望而生畏的"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课题面前,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和闲言碎语,脚踏实地昼夜劳作,终于以"等身"的著作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达到了中国大学者的境界.<北狄源流史>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试论夏的起源及其与东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证夏和东夷的关系,从图腾崇拜的角度,揭示夏人源自北狄部族,夏文化应到山东龙山文化和与之相邻的红山文化中去寻找,本文并以考古文化遗址中的原始宗教遗迹为线索,认为二里头文化是苗蛮部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吴大顺 《船山学刊》2008,(3):162-165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唐书·北狄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晋书·北狄传》《隋书·北狄传》《旧唐书·北狄传》《新唐书·北狄传》中所记载的北狄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族观;《新唐书·北狄传》继承了《史记》对民族进行识别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对各民族发展的关注;而《新唐书·北狄传》中对相关民族的民族志记述,则是我们今天认识古代阿尔泰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禹的研究入手,对夏王朝的产生以及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了禹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演变过程,说明禹的本相是神。第二部分具体探讨了禹的原始神职,论证了他本是社神。第三部分考证了禹的氏族渊源:(1)禹与羌族无关;(2)离与东夷族关系密切;(3)禹渊源于北方的狄族。由此,文章认为,探索更文化的产生不应用单线思维的方式,山西境内的夏文化与河南二里头文化是北方的夏人多途径发展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汉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碰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归化.反映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风物与歌谣的引进和传唱,二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引进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汉地的歌诗艺术.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相比而言,黄河中游、下游的农耕氏族部落先民,迁入"狭义"北方与中原交界地带者较多(尤其是耕牧交错地区),迁入其它的北方地域者较少.按传统说法,父系氏族社会(即"五帝"时代)形成的"五大民族集团"中,"西戎"与"北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而广义北方区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却反映出绝大部分地区的氏族或部落还处在渔猎、农业或农牧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鼓吹乐的起源问题争论不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北狄乐"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然而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有学者提出了鼓吹乐的初形是秦汉以前中原传统器乐合奏形式的观点,尽管外来少数民族音乐对鼓吹乐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原乐"仍是其源起之本.第三种折中的观点是从史料记载乐器配置的情况出发,认为鼓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