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利用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PEI),对2002—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明显,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年均增速为6.4%,高于全国指数年均4%增长速度。与全国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与自身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七项指标位次发生明显变化。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U型(曲线右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好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协调好环境保护这一系统工程自身内部的各种关系,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最优效益。加强对区域环境的协调保护对于搞好整个环境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区域环境的协调保护,是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护某一区域的环境,而且注意保护与特定区域环境相邻的、在结构上与其系统联系的环境。如对某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相关区域内的水灾、旱灾或其…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初期阶段,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跨域性等特征,要求环境治理必须建构多元协同共治体制机制,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同、协作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长效善治。基于共同利益视角,从城市功能定位、纵向权力结构以及协同共治过程三个角度对构建生态环境共治体系进行探究,并从理念、主体和实践等方面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共治结构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翔翔 《金陵瞭望》2008,(17):61-61
2008年,白下区建康路街道以水游城商业圈为重点,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晒厂、胡家巷拆迁工程为依托,努力提升区域环境面貌:以关注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50、60年代,安徽北部是农民起义军—捻军的主要产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其紧邻的中部却成了农民起义军最为凶悍的敌人—淮军的产生地。本文从安徽省特殊的区域环境和皖北皖中地主阶级的不同斗争动向出发,分析了淮军、捻军在同一时期、同一省份紧邻的皖北和皖中地区分别兴起的奇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7.
区域府际合作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应然选择。为此,揭示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十分必要。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中的序参量原理识别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序参量有: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励相容的交叉利益、完善高效的制度安排以及充分的信息共享,其分别构成了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理念引导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信息减熵机制。要实现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有效合作,应积极孵化和培育序参量,包括塑造共同愿景、实行多元补偿、完善规则程序以及打破信息壁垒等。  相似文献   
8.
李才 《生存》2020,(14):0176-017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也推出了很多新的模式。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认知周围事物,促进其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更好的区域环境创设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元素,同时科学的活动指导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加清晰的目标,更加具体的收获。因此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是相关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对两者的有效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环境法治研究现状及其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环境法治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点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人为分割环境,违背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导致跨行政区边界区域环境问题丛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现象的法治原因分析、立法和体制完善、区域环境执法联动机制设计等方面,对区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相对薄弱。当前的环境法研究亟需突显环境法治的区域性理念;强化区域环境法治的程序性,彰显司法的终局裁判价值;尊重区域居民环境权益,充分保障和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总结、引导和规范当前的跨行政区环境合作实践,将其纳入法治渠道。  相似文献   
10.
黄海项目的实施加强了中、韩、朝三国在黄海区域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为建立黄海区域环境合作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是区域环境合作项目推进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成功范例。项目运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方法,明确了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管理措施两者之间应有的关系,通过区域环境合作中的责任分担对国际环境法的义务本位给予了有力的说明。黄海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是沿黄海所有国家的共同的责任,项目通过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创造性适用,既照顾了国情,又化解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仅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适用提供了经验性支持,而且也反映了该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