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911篇
劳动科学   50篇
民族学   189篇
人才学   171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332篇
理论方法论   317篇
综合类   4189篇
社会学   775篇
统计学   1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成绩平平,家长不满意,社会呼唤语文教学改革,语文界也披荆斩棘,探索创新之路。本文结合自己多年语文学习、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针对上世纪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提出的语文教育的理想模式,即由汉字教学入手,纵深探究相关词语、名段名篇,使学生打通语文学习的关节,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展开探讨,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4.
谢燕甜 《生存》2020,(8):0195-0195
本文通过介绍线上学习的特点,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对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且提出了明显改善小学生线上学习数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庆华 《生存》2020,(12):0074-0074
汉字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识字理解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可以在字理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底蕴;可以在蒙学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厚度,而从培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上博简《诗论》以其涉及中国古代经典最核心的部分,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自20世纪发现《诗论》后,新世纪以来的研究已历经14年。《诗论》研究在篇题、作者及竹简形制,竹简编联、拼接、复原,《诗论》字、词及相关《诗》篇名考释,《诗论》与《诗序》的关系,《诗论》与学术史、经学史、思想史、制度史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丰硕,异彩纷呈。笔者认为,《诗论》与《诗序》的相关研究空间仍然巨大,是最富挑战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学术界为此共同努力。《诗论》文本复原、字词考释等基本释读难度极大,学者对此应有充分估计。如果在基本释读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展开综合研究,难免沙塔之虞。  相似文献   
7.
8.
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和孕育出来的古朴而悠久的民间长篇说唱形式,"说部"一词由满语"乌勒本"转译而来,并于20世纪30年代后正式作为口承艺术的定义名词开始使用。对满族说部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基本概念及理论研究、文本研究、对传承和传承人的研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卢小卿 《生存》2020,(6):0082-0082
本文通过播放微课让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读音代表不同的意思,感受汉字的神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发现两组字的不同特点,并以帮助小木偶学汉字为导线,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理解识记,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奥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