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45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249篇
理论方法论   251篇
综合类   3222篇
社会学   491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2.
3.
众所周知,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家庭的残缺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导致他们内向、孤僻、敏感、自卑,看问题较偏激,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心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关注单亲重组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阳光向上,积极进取。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大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注,家庭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和实践上构建“中西古典学”是林志纯(日知)先生学术成熟后用力最深的方向,是先生一生学术的精华所在,其中寄托着对未来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整个史学研究工作的希望。林先生在讨论“中西古典学”的时候,并没有首先抽象地探讨学科划分之类的问题,而是用一种研究规划的方式勾勒出“中西古典学”的问题意识、时空范围、基本立场。本文根据林先生的理论勾勒和具体研究实践,试图重现“中西古典学”的框架,并对其中有争议的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当前关于“古典学”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我们所提到的诗歌都是在中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而对少数民族诗歌进行研究的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其实,少数民族诗歌的独特意境反而可以使我们眼前一亮。其中藏族古典诗歌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宗教环境下演变和发展,独特性与艺术性无与伦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藏族古典诗歌,尤其是其诗歌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藏族的历史风貌,更能够让我们借鉴藏族诗歌意象使用中的艺术手法,开拓诗歌意象创作的视野,开辟以诗歌意象营造诗歌意境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一些流传较广、认可度较高的诗歌,意在找出其意象的异同,方便我们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创作找到新的路径,发掘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把他们分成若干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对岭南建筑进行学术界定 ,依据建筑美学的适应性原理简析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 ,并从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等三个主要方面论析了岭南建筑的创作哲理。  相似文献   
9.
个性的培养包含在素质教育当中 ,素质教育只有通过个性的培养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个性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分不开 ,尤其是和教师的专业精神分不开 ,教师专业精神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个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充满着幽静和平之美,颇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田园诗的韵味。其幽静平和的美学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叙写和对大自然的禅味审视,即将少女诗化,将俗人雅化,将平凡田园劳动美化和注意时空的构成,诸多意象的衬托,空寂、清远、静谧的展现。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创作个性,是因为他当初是一位诗人,且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同时他又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禅学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