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7世纪,或谓明清之际百余年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西方文化东渐,中土文化西被。此时期近百名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或译或撰出版了数百种宣扬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书籍,自周秦以来中国士人大一统的"天下观"垮塌了,被动地接受了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万国舆地图志》里的"世界观"。"世界"一词,虽最早为佛教用典,但被西人借用已有另一意义。传统中土的"天下"与西人的"世界"构成不同的人文品质,体现着中西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熟悉那个陌生的"世界"?至少,有一个人群  相似文献   
3.
周秦社会变迁与"友"的衍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现今所说的"友"或"朋友"一词的含义,在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周时期,"友"指同姓同族之兄弟,亦指兄弟相处的伦理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友"的含义逐渐发生了衍化一是作为人称,所指的对象由亲属关系(同姓同族兄弟)向社交关系转变;二是作为一种伦理规范,则逐渐丧失了宗法政治的功能,而向家庭伦理转变;三是由于社会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异姓同族之人交朋结友的现象不断增多,又相应地产生了以"信"为核心的"朋友之道"."友"的含义的如上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秦之际的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4.
远在周秦时代,体育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当时的体育还是融知识和技能学习、身体训练、游戏娱乐、共同感情及习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活动。诸如射箭、击剑、摔跤、田径、足球、游泳、举重、六博、围棋、投壶、导引、赛马、斗鸡、走火、拔河、龙舟竞渡等体育活动或游戏,在周秦时代已经十分活跃,而且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石鼓歌"探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刻文字,记载了周秦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历代为石鼓文题写的许多华章美词,或述其产生之由以及发现、认识和揭开石鼓文之秘的前后过程;或赞石鼓文笔势之飞扬生动,字体之庄重古朴;或诉对石鼓的渴慕之情,通过颂扬石鼓之气节操守,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秦汉间多言"秦弃礼义",实以周礼传统审视秦礼。其实秦有仪法,且其多杂戎狄传统,兼采六国形制,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周秦礼制因时势而演化,周以礼作为治国精神,秦视礼为行政手段,二者秉持不同,自然形制迥异。  相似文献   
7.
周秦两汉的舆制研究一直受到史界的关注,由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的增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包括车舆的制造、技术、形制以及制度等方面。但总体上,关于舆的制度、文化以及象征意义与权力阶层的关系等问题上研究还是较为滞后。现就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周秦伦理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属于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组织。周秦伦理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研究周秦伦理价值谱系,进行现代道德价值的重建和创新。通过学术研究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社会的持续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化复兴提供一种哲学伦理理论资源,提高现代化中国的软实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将唐传奇《周秦行记》置于和巴金的《复仇》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舞会以后》的比较视野中可见:《周秦行记》、《复仇》、《舞会以后》均为故事套故事结构,《周秦行记》叙事策略不同于其他二者之处在于:不仅构造了谈论话题的场所,而且由于特意忽略了时空差异,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聚集在同一个时空中,讲述了若干个故事,从而产生了在某些方面可以按照现实中的感情、人情事理逻辑来接受,而在某些方面又似乎颠覆了现实逻辑的神奇蕴藉。此外,叙述者与人物塑造合二为一,叙述者在叙述和描写的同时也刻划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以及诗词入小说等方面,小说作者均有出色处理。《周秦行记》中的艺术现象在中外古今的叙事文学中都是非常珍贵而独特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来看,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社会形态未发生根本质变的传统社会.周秦之间的社会变动,只是夏商时代部落方国相对自治的社会格局因西周"封建诸侯"的殖民统治、民族融合、文化同化,而被整合成一个民族与文化共同体的结果;而"独尊儒术",则是在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中思想调适的最终产物.然而,这是一个只有社会静力学设计、缺乏动力学认识的文化系统,它在"天不变道亦不变"观念的支配下走向僵化,终于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