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怡顺 《生存》2020,(7):0114-0115
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文主题进行升华、进行课外拓展的途径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世华  向阳 《公共关系》2002,(3):44-44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闻界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人们在忧虑、困惑的同时,大多从新闻道德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提出了种种方案和对策.其实,媒介道德建设只靠道德规范的完善与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靠记者个体德性的养成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觉,只有逐步实现规范和德性的双重到位,才能摆脱媒介伦理的困境.而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所提倡的公平正直、责任意识、维护真实刚毅不屈、坚持真理始终不渝、独立不倚、诚实、勤勉、廉洁、纯洁等种种品德,有助于我们认识记者的德性培养在新闻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当今新闻道德规范的充实与改进,还可以为当代记者的德性修养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5.
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应十分重视对品德心理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品德心理特点 ,探讨运用了品德心理规律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在《聊斋》中积极鼓励士人“弃儒从商” ,但他仍持“右儒左商”的态度 ,“从商”的目的仅仅是士人为了摆脱自身的穷困 ,尔后重新实现“儒业”的理想。蒲松龄主张儒商在经商活动中不失“儒家品德” ,这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聊斋》中对“儒商”的致富过程叙述过于简略 ,看不到“儒家品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作者毕生投身举业而缺乏商业活动经历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并提高其道德认识 ,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进而成为健康的社会需要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化发展,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还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相似文献   
9.
郑健 《经理人》2004,(10):29-29
常话说,一个企业一个做法,一个老板一个性格。当前国内很多成功企业文化制度的建立都深深地打上了公司创始人的烙印。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有形或无形的作用。可以说,一个企业家如果缺乏人格魅力那么他的企业也会缺乏激情与活力,在任何时候企业家的人格魅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宋静 《人才瞭望》2016,(10):69-70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连接学生群体的纽带桥梁,在学校管理教育及学生成长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其工作的成败.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社会公德修养及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