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2,(19):23-23
培养典型、整体推进是山西省太原市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2000年开始,在取得老城区杏花岭和城乡结合的小店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1年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双评”活动(评模范社区干部,评星级社区居委会),树立了57个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区、街、居先进典型,并先后召开“社区建设、城市低保工作座谈会”、“社区建设、‘星光计划’现场会”和“社区党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了曾受到民政部肯定的杏花岭区“以社区建设统揽街道工作”、尖草坪区“民推民选”社区干部等做法,推动社区建设“点上…  相似文献   
2.
汪华 《社区》2009,(31):27-28
贵州省福泉市北城区金山办事处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型、人口密集型街道。由于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矿区移民、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凸显,矛盾日益增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呈现。为居民排忧解难,化解社区矛盾,构建和谐社区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金山办事处开展了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以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创新构建“1+5”服务模式,即成立1个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思想有四条重要思路,即走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办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实体,缩小三大差别,发展社队企业。这四条思路基本上适合我国国情,实践上促进了我国乡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今后我国乡村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城乡一体化方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并对维系二元社会结构的具体制度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新才 《社科纵横》2010,25(6):26-26,28
本文对《城乡结合型县城经济发展——甘州探索》一书作了深刻、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当然英语写作在每年的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高中写作教学如何?  相似文献   
6.
学校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充分体现校园网、校园广播安全知识意识的大力宣传,使师生形成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了意外伤亡以及其他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老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预防了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L市G医院1146名婴儿出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城乡结合部存在着超生现象严重和新生儿性别比重度偏高两大问题,而且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针对问题的成因,仅从管理的角度看,加强对已生育第一胎,且年龄31岁以上育龄妇女生育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生育的管理;对私立医院和B超检测等相关医务人员重点防范;打击某些村(居)干部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权力寻租行为,等等,将有助于减少超生和缓解新生儿性别比失调。  相似文献   
8.
蒋卫菊 《人才瞭望》2013,(12):48-48
一、城乡一体化概述1,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乡一体化是着眼于农村与城市的双边利益,进行城乡结合、下农结合、人口合理分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城乡整合为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城乡社会保障有着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曾有积极作用 ,但它的固化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变得困难。今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从城乡结合的立场出发 ,根据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并借鉴国际成熟经验 ,以社会保险为核心 ,循序渐进地扩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最终实现“国民皆保险”或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 ,使城乡居民能够实质平等地分享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3,(Z1):122-125
天河区城乡结合,经济繁华,外来人员聚居,人口密集,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为了努力维护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天河区委、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着力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的要求,以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根本,以加强衔接、帮教、安置、管理为重点,对刑释解教人员坚强教育转化、解决过渡性安置,使刑释解教人员"出去有人接,回去有人管,无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最大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