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与公民守法意识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国家法律制度创建时,就意味着法律制度自身所内蕴的法权要求、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为社会主体设定的行为模式等应该转变为社会现实,而且也只有当这些应然要求转变为社会现实,法律制度才能是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该国家公民的守法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因为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而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又是以公民的守法意识为主观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公民的普遍守法既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也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以形成公民对法律的的普遍信仰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注入全新的理念 ,使法制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应在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权利义务观念、信用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 ,并使青少年认识到法律的价值所在 ,才能培养自觉的守法精神。  相似文献   
3.
守法观念不仅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人们对法律权威和伦理秩序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守法观念在户籍与警察信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凸显中国城乡居民权威信任的法治属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的警察信任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从守法观念的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的警察信任进行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通过建立城乡户籍、守法观念和警察信任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城市居民的程序正义信任和分配正义信任高于农村居民;其次,城市居民的守法意识比农村居民强,较强的守法意识促进警察信任;最后,从警察信任的不同维度来看,守法观念在城乡户籍与程序正义信任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守法观念对户籍与分配正义信任的中介效应小于程序正义信任,守法观念对中国居民有效性信任的促进作用没有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成本收益原理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化 (一)成本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化成本,可以分为行政方和行政相对人的守法成本与行政相对人的违法成本。守法成本表示为使行政相对人遵守统计法所要付出的代价,如行政方花费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计执法队伍,并不断加强培训、配备执法所需要的车辆工具等;  相似文献   
5.
杨锦帆  管华 《兰州学刊》2012,(9):214-216
道德基础的巩固对守法的自觉性有着密切的影响,对于守法的作用而言,道德改变人们的观念可以弥补法律上的漏洞,更可以使守法达到一种"不禁而止"的状态。再完善的法律如果没有道德基础,在操作上会面临很大的困境。本文以中国古代的道德观为线索,在道德基础中选取最根源的基础——教育,秉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寻求其对当今公民守法的指导与落实。  相似文献   
6.
决策者说     
《决策》2014,(6):38-38
从水环境治理看,"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已成为普遍民意,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治水是一把倒逼产业转型的利剑,也是一把为改善民生而披荆斩棘的宝剑。在治水上,温州要做先行者,现在是"卖"治水的理念,半年以后"卖"治水的进展,一年以后就可以"卖"治水成果。"——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认为,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要素,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将是水资源问题,未来城市的一项重要竞争将是水资源的竞争。哪里水好,将来就会吸引集聚更多、"更好的生产要素,温州打造浙南水乡,是要利用治水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遵守法律。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清末法制改革家沈家本说,"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英国19世纪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更是指出:"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  相似文献   
8.
范奇祺 《现代妇女》2014,(10):119-120
政府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主体,负有积极守法的义务,应适用较高的守法标准。政府守法对限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政府积极守法能够塑造良好的守法环境,培育守法精神和文化,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律师制度在于实现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低成本监督。该项功能的发挥只可能存在于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带来的守法精神之上。中国律师制度在建设上不能背离以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以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