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学记》认为 ,君子以至整个社会都应尊师 ,“师严”才能“道尊” ,“道尊”民才“知敬学” ;学生必须“亲师” ,“亲师”才能“博习” ,“亲师”才能“安其学” ;教师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包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教育能力。《学记》的这些观点对现代教育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又是一种发展策略,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发展实践。教育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目的的定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教育精神和重教尊师的弘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三个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清初情欲观中“重学”“崇礼”思想的凸显是荀学由“潜”而“显”的重要表征。清儒以自然情欲论而重视外在知识学习、积累对情欲“向善”的引导作用;由探寻情欲的有效规约而尊崇礼学,荀学因子确然闪现。在清初学风由“尊德性”而“道问学”转轨过程中,荀子思想的“时代义理”被重新阐发,促进了清代“道问学”传统的确立,成为荀学在近代复兴的前奏。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塑造灵魂与滋润心灵的,教育的崛起与完善决定着现代人的成长与发展。正确认识教育的理性内涵与"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反观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现状与问题,探寻并梳理出构建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新内涵:"尊师重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事类赋》的出现 ,标志着宋初文坛重学风气的形成。《事类赋》对汉晋赋艺的借鉴 ,反映了宋初赋坛接绪汉晋传统的倾向 ,这是宋人在文学上另辟蹊径的一种表现。《事类赋》表现出强烈的文学创作意识 ,非一般类书可比拟 ,其慧眼独具的学术见识也为普通类书不及。  相似文献   
6.
从教20多年历经了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教师的地位也随之而变化,笔者从众多案例中多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呼吁社会尊师、学生家长尊师、教师自尊.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来,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很多. "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一文":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人称"教师"为"师"是与军队有关的,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的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兴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那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学习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师都是高级军官担任的,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官任教的逐渐多了起来,教师逐渐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论北朝鲜卑贵族的尊师兴学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朝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 ,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 ,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 ,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现象 ,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忧虑。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 ,可以看到 ,重视道德修养和童蒙教育的儒家伦理思想 ,在治理人心、导人向善方面确实略胜一筹。我们要学习、借鉴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宝贵经验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鹏程 《江淮论坛》2007,(6):143-147
孔子教授过众多弟子,其中“言语科”的子贡最为世事洞明、能言善辩,成就也最大。本文以谈话技巧、善言风范和妙喻尊师等三个层层递进的侧面,比较充分地阐述了子贡的风采和气魄,展现了《论语》中师生对话的魅力,特别是子贡高超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