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亿春 《浙江学刊》2003,1(3):24-28
启蒙运动以来 ,现实生活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日益增长蔓延。布伦塔诺借鉴描述心理学的方法 ,试图在其哲学理论中消解这一窘境。他提供出普遍有效的“价值”来取代相对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价值”。真和善之所以是普遍有效的 ,就在于一方面它们是从意向对象方面得到规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明察”、“明见”和“高级情感”这些能力使它们成为直接自明的和确定无疑的。这也表明价值首先是内在于意向对象、内在于人的情感的。通过价值的内在自明性可以确定出一系列价值层次 ,最终导出实践中的至善。布氏的哲学理论是卓越的 ,但走不出时代的相对主义困境。这也是理论哲学的普遍窘境。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的结构问题是近代哲学的一个基本主题。黑格尔在1830年版《精神哲学》中提出了一个全然不同于康德以来的先验哲学传统的非对象性自我意识模型,即作为自我意识的自我感觉。非对象性的自我意识究竟何以可能?黑格尔指出,一种非对象性自我意识必然要成为一种作为自我感觉的意向相关性意识,即一种能够刻画原初经验的自主结构。但是黑格尔的自我感觉理论仍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困难,这一困难必须要通过引入布伦塔诺后期的内知觉理论的相关资源才能得到修正。这种修正后的自我感觉理论将成为一种基础性的被动发生模式,并有可能展现一种全新的基础性自我意识理论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问题。布伦塔诺追随亚里士多德运用类比统一性思维解决存在概念多种含义的统一问题,不但直接激发了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意识,而且也为海德格尔早期追问存在问题提供了类比统一性的思维模式。存在类比统一性思维模式三要素与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问题形式结构三要素之间有着良好的一一对应关系。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中,存在问题具体化为存在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有意向性指引的"心理现象"和无意向性指引的"物理现象",心理现象是由内知觉产生的,内知觉是一种当下的不假借于外物的意识,它具有直接自明的特性,内知觉才是心理现象真正唯一的知觉。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特性,只有具有意向性的意识活动才能作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布伦塔诺的这一思想,是在意识研究领域具有弗洛伊德式的科学发现,它消解了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揭示了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内在于人的内心,也为建立真正主体性的思想而牢固奠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象学之父布恰塔诺的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的分析比较,揭示了这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智慧体系的共同性,得出结论:所有文化和哲学的最后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全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道德至善。  相似文献   
6.
面对海德格尔有关马克思哲学之为形而上学的曲解,吴晓明先生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然而吴先生所依据的两个前提有失妥帖:其一,将意识的内在性作为近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源于海德格尔对"意识内在性"的误识与错失,作为心灵或灵魂现象的内在意识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其二,马克思哲学并未贯穿和瓦解意识的内在性,相反,内在意识构成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和维度.借助马克思哲学中饱含意识的"真实个人",可以克服当今五花八门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陈启伟 《中州学刊》2007,1(5):146-150
布伦塔诺意向性学说的思想渊源可上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其要义在于强调意识(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与对象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意识只有在对对象的关涉、指向中才能产生和存在。就近代哲学而言,意向性学说可以说是对笛卡儿的独立自在的"我思"之为无所思的思的一种批判和否定,实际是继承了康德和黑格尔关于意识与对象之综合统一的学说。布伦塔诺意向性学说有其困难之处,这种包含着困难的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对象的意向的内存在"概念使得人们误以为他否定了对象的意识之外的存在。但这些困难为后世哲学家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激发和促进了后来的现象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意向性"概念作为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核心概念,以之为钥匙,可以打开其现象学哲学的视野。但是,"意向性"概念的提出并非胡塞尔的首创,但却是胡塞尔使之成为哲学讨论的核心概念。作为进入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的条件,有必要对之进行历史发生考察,梳理清楚这一问题的理论逻辑,并特别探讨了布伦塔诺心理学中的意向性问题,从中辨析出胡塞尔对"意向性"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伦塔诺就西格瓦特存在判断和否定判断进行了批评,这些文稿收录在奥斯卡·克劳斯教授编辑出版的《真理与明晰》一书中.通过梳理布伦塔诺对西格瓦特这两个方面的批评,进一步展示出布伦塔诺的判断理论之思想内核.布伦塔诺认为,西格瓦特对存在概念理解偏离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轨道,并将其狭窄化.同时他也指出了西格瓦特判断理论的基础及其错误起源,从而有效地夯实了自己关于存在性判断和否定性判断的理论基础,进而捍卫自己的判断理论.  相似文献   
10.
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之争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争论。争论主要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心理的分类等方面展开。争论始于布伦塔诺对冯特心理学理论的几方误解,终而促成试图解决争论的二重心理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