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897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737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个人记忆成为一个群体成员身份的标志时,个人记忆就转变成集体记忆,每个群体、社会的集体记忆都有自身的一套文化规则。重庆黔江积富村曾氏宗族是从重庆酉阳细沙河迁移而来,至今经历了十六代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宗族内的一部分文化符号和记忆逐渐遗失,但如"字辈"等较有特色的宗族文化却依旧沿用,曾氏宗族成员依然会按照自身宗族记忆来祭祀、修订族谱、编排辈分。通过非文本的记忆可以追寻宗族历史,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实现宗族集体记忆的重构与再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族制度与封建国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基础之一,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制度的家法族规与封建国法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彻底肃清宗法观念的遗毒,对依法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村落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中国社会组织原则时 ,将华南的宗族研究范式与华北的满铁研究传统结合起来 ,可以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学术实践路线 ,这就是追踪调查再研究模式。它所具有的学术魅力在于 :(1)方法论上 ,确立了一种将不同研究传统结合起来的研究取向 ,即追踪调查再研究模式 ;(2 )与国际汉学人类学界接轨 ;(3)考察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委 ,洞悉社会转型期的实质 ,对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华北村落社会提供一场人类学个案解说  相似文献   
4.
古代徽商,亦贾亦儒,贾道而行。今日黄山,新贾新儒。人才辈出。程国军就是千年徽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新徽商的杰出代表。 程国军,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安徽大学研究生学历。初见他的人都会认为他就是一名温文尔雅的年轻学者。然而,他现在已经是黄山茶城、黄山徽商国际大酒店的总经理。一位年轻一代徽商的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二十五史"中寻觅宗族史的资料,按其事类性质,应当在纪、传、志、表体的"志"体之内,然遍查正史,没有"宗族志",只有偶见的、类似的"官氏志"及似是而非的"部族"。这并不能令人怀疑正史没有宗族史史料,因为它包含在各种体裁里,尤其在下列诸体中:"志"体中的"礼志"、"乐志"、"职官志"、"刑法志"、"选举志"、"艺文志"等;独立政权主人、世袭贵族的"载记";"列传"中的"宗室传"、"皇子传"、"后妃传"、"公主传"、"孝义传"以及列传传主的宗人附传;"表"中的"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诸侯王表"、"外戚恩泽侯表"等。此外,在"本纪"亦记叙有关宗族的重大政策。所以正史中宗族史的资料是颇有一些的。由于古代是等级社会,宗族也具有等级性,正史对最高等级的皇族在志传表中记载得颇为详细,对社会上层的宗族也有少量的关注,而对庶民宗族活动漠然视之———几乎失载。这样的状况,由正史的性质所决定:它本来就是帝王之史,不写民众不足为怪。只是作为后世治史者,认为正史不涉猎民间宗族史,不无遗憾。  相似文献   
6.
徽州蜜枣又称为南方蜜枣或南枣,是指安徽歙县,浙江义乌、兰溪、金华一带所产的名枣。徽州蜜枣以鲜枣、白糖、蜂蜜和麦芽糖等加工而成,其加工工艺如下。(1)原料选择果型大、果肉丰厚疏松、果核小的枣为原料。鲜枣采收要在白熟期。此期采收的果实加工蜜枣时煮枣时间短,吸糖率高,透明度大,成品质量好。(2)切缝、洗枣将鲜枣切割出许多有规则的直纹以利于吸糖。每粒鲜  相似文献   
7.
张谷英村落体系空间结构历史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兵 《云梦学刊》2008,29(2):91-93
对张谷英村落体系的空间结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利用张谷英村落遗产价值.根据实地调研与张氏族谱资料,我们发现张谷英村落发展变迁历程可分为村落肇始、龙形村落阶段、双核心村落体系阶段等三个阶段;元明清之际的人口迁移、历史时期张谷英村落地理环境、内化的宗族观念与风水思想等是张谷英村落体系变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的着力点在于张谷英村落的人地关系,在传统农耕时代的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宗族组织起来的人,即张氏宗族:"地"即为张氏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土地的占有与利用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传统农耕时期的村落活动半径决定张谷英村落必然由集中走向分散.最终形成双核心村落体系.  相似文献   
8.
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的非兼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组织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湘西的宗族组织还有小型化及封闭性等特点。近年来宗族组织有复兴之势,然而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民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存在着不兼容性。如何诱导、调适,以便加快乡村民主化进程,这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约是宋代兴起、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官府鼓励和推行的一种村民自治的教化组织.在徽州,明代乡约建设倡行于嘉靖五年,极盛于明代后期的嘉隆万和清初的康雍乾时期.其组织形式与徽州本地特有的宗族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徽州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乡约运作与管理十分规范,是同一时期全国乡约发展的典范,祁门<文堂乡约家法>、<岩寺备倭乡约>等乡约出现,标志着徽州乡约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它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礼法合治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市委市政府建设“三个大市”的宏伟目标,激发了各地各部门极大的工作热忱。黄山市地税局最近又作出一篇漂亮的“徽文章”。本刊隆重推出,希望引起更多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