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催眠感受性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开催眠现象的神秘面纱,同时,有助于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为咨客选择更个体化的心理治疗方式.本文回顾近年来有关催眠感受性与神经认知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文献,介绍了催眠感受性的心理学特征与神经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感受性问题”是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尤其对各种意识理论和唯物主义心身理论有关键意义,包含着深刻的理论蕴意。一方面,它们凸显了感受性问题的重要性,如果说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将心身关系确定为西方心灵哲学的主题,那么,关于感受性的种种论证则使感受性问题成为心身关系理论的核心;另一方面,这些论证具有明显的理论针对性,即它都旨在否定对意识(感觉)特性的物理主义解释,这不但对唯物主义的心身关系理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使之不克服这个障碍就无以成为成熟的理论而得到发展,而且对一切试图说明心身关系的心灵哲学理论都有根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会不会终结,这个由米勒于本世纪初在中国理论界所激起的讨论,迄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文学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存在的过程,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依据分析哲学的思考,从存在论视点通过文学根源的存在论揭示来回应米勒的担忧,或可在传统文学观之外寻求一条新的致思途径。  相似文献   
4.
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开始就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思想体系。如果不深入艺术领域,一般的美学理论家很难发现这种症状。可是,一旦美学理论家真实地走进艺术,就会发现康德对“美”和“崇高”的区分并没有得到精神上的统一。在康德那里,形式美是艺术的绝对标准,而精神崇高又是一种艺术标准,这就为艺术批评留下了精神分裂的隐患。这在康德生活的年代还并不明显,因为古典艺术常常是把精神崇高与形式美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然而,在20世纪,艺术变得完全不同了,艺术家为了追求精神的崇高已经牺牲了形式…  相似文献   
5.
自笛卡尔以降,认识论研究重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阵地。这期间,认识论的研究纲领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以语言学革命为代表的从内向外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它的发展链条是意识、语言与世界;其次是当代认识论以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等为基础,发展了一种从外向内的认识论研究纲领,它的发展链条是:刺激、情绪、感受、意识再到心理内容。基于这种线索,分析了心理内容的三种修改模式,并探讨了当代认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感受性”是列维纳斯哲学的重要论题。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三种“感受性”对于理解列维纳斯哲学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即“享受”“易受伤害性”和触发时间的“异质感”。或因这三种“感受性”差异极大,学术界对“感受性”的解读向来不一:有将其解释为“内在性”者,也有将其视为“超越性”者,亦有观点认为其兼具“内在性”与“超越性”,或具有内在与超越的“交互性”。然而,上述解释虽均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各有不足。毋宁说,列维纳斯意在通过“感受性”揭示一种“别样的超越性”,即一种与“内在性”和一般的“超越性”都不同的“外在性”——在他的语境中真正的“超越”是“外在的”。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的首要特征是:将快乐、安康、福利看成是唯一的善,因此功利主义被视为享乐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形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相应的主要代表人物,功利主义有其致命弱点,但它的产生也有社会历史意义,它所提供的以整体和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快乐原则和感受性标准为内容的道德智慧,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下,对于人的身体概念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体概念的意蕴是:它是存在的实体,具有感受性、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现代人的视野中,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身体观,改变了人的身体观念,并使其具有了新的实体性、感受性、自我性和社会性。正在形成的全新的身体概念,将全面改变人类的未来生活。  相似文献   
9.
表征、感受性和言语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意识经验中,有一个"为我"的方面,即感受性的成分,这是认知意义的最初起源.为了探究认知意义的起源,我们必须扩展心智表征计算观念.脑一身体的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完成信息处理,在系统整体层面上,它还涌现出"为我"的感受性.因为感受性,智能体的认知行为获得了定向和意义;智能体的情感、情绪、意动不再是认知的无关因素,相反,在认知的意义中它们是根本的.基于这个扩展的表征观,可知言语思维不是一个单一流程,而是思维的生成和表达的统一.在言语思维过程中,存在三个矛盾,正是这三个矛盾构成了人类言语思维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平均碳数越少 ,冷滤点越低。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 ,改进剂的效果最好。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