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1949年2月北平解放到1950年下半年,全国开展了以大学教师为主要对象,兼及中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继而,党外上层知识分子们纷纷在媒体上发表个人检讨。笔者认为,这种群体性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知识分子有着敬佩感激、愧疚自责、从众求安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初大多数贰臣文人无论是诗文中,还是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愧疚自赎心态。南北贰臣文人的这种心态在呈现方式上或显或隐,有较大差异;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与满洲地区的地理亲缘和李自成政权影响程度不同造成南北贰臣文人分布有差;清政府采取尊满抑汉的政策和党争中南北势力的消长;两者文人内在道德追求与外在社会舆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惠琴 《南都学坛》1999,19(2):35-39
《红楼梦》表面上是讲那块无才补天而性灵已通的“宝玉”的下凡经历,实际上不过是曹雪芹自己那万劫不灭的真情、真性和那经过净化升华了的人生体验的载体而已。曹雪芹之所以创作《红楼梦》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动机。一、缺失心理。二、愧疚心理。三、孤独心理  相似文献   
4.
5.
清初,文人贰臣们在仕清后内心多有愧疚之情,这种心态在士风甚盛的南方的贰臣文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江左三大家"为例,清初贰臣文人的愧疚自赎心态有三种呈现方式:龚鼎孳结交士林,救人之困;钱谦益从事秘密反清,寓故国于诗文;吴伟业无情剖析,以罪孽心态自我灵魂拷问.好名徇利是他们临危变节的重要原因.考察三者差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初时代变迁与政治道德伦理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是反思人类社会历史矛盾,因而其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浓郁的心灵忏悔。心灵忏悔主要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历史长流,尽管有遥远的历史理性主义的美妙理由和光明允诺,总归难以彻底解脱现在耳闻目睹伦理情感受伤害引发的愧疚和痛悔。其次表现为一种特殊方式,即主人公的“人性异化”在读者心灵意识中生发出别样的感受。其三表现为一种绝妙的艺术构思,那就是在此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派生出彼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