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2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丘处机的道教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丘处机的生平及宗教活动,对其道教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三教合一等宗教思想。通过对丘词某些具体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丘处机对全真道宗教思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聊斋志异》的《犬奸》、《贾儿》、《成仙》三篇小说进行了再次解读,特别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红杏出墙"的女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分析,进而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映出蒲松龄重视友情道义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了蒲松龄改造旧素材、创造新作品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4.
屈原名作《离骚》虽然文辞华美,但是诗中"游仙""求女"这两部分内容的出现却与诗歌前文所要抒发的愤懑之情不甚契合,令人费解。《离骚》中的"游仙""求女"内容并非是诗人有意虚构的情节,而只是记述自己某种不自觉产生的幻想。这些幻想时常萦绕在诗人脑中,挥之不去,以致巫学功底深厚的屈原对其产生了宗教神学的误读,自以为谪仙下凡辅政,若假以法术,死后灵魂定能重归仙界,故而选择了在吉日投水而死,既是悲愤殉国,亦为水解化去,弃世登仙。同时,藉由对屈原的成仙努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先秦时期原始宗教观念中已经形成了建功升仙、遇仙增寿、尸解化去三种成仙模式。  相似文献   
5.
咏镜泊湖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9,(6):17-19
长生成仙思想在汉画中的艺术构思是汉代人对人生生命主题的探索和思考。汉代人追求健康长生,而长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仙、人死灵魂不灭,于是在墓葬建造中,汉代人利用线条艺术构思出了冥界长生不死的仙界。汉画像艺术构思中的仙界是长生成仙的天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仙界求食长生仙药的场景;二是祭祀、崇拜西王母等神仙,祈福辟邪,保佑长生成仙;三是借助龙、马、鹿、龟等仙禽神兽的特殊神性和云气车等神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升(成)仙长生。汉画像艺术构思的荒诞的神仙世界,都体现出汉代现实社会中盛行的长生成仙思想,表现出人们对长生不死的极度向往,幻想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满足的长生成仙的欲望在冥界中得到充分的满足,但这仍然是丰富多彩现实世界追求长生成仙的人文精神的折射。  相似文献   
7.
8.
成仙"理论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得道成仙也是道教神学修炼的终极追求,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成仙"都是可能的。但是这种指向所有人的具有普世色彩的"成仙"理论的确立,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道教普世性"成仙"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以葛洪、宋文明和潘师正三位道教思想家的理论为代表。道教的"成仙"理论与儒家的"成圣"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9.
"《黄书》过度仪式"与早期道教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道教的合气之术被当时修道者认为是长生、成仙之道,它所呈现出的女性观念也是道教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具特色的内容.从<黄书>过度仪式的基本内容来看,女性参与过度仪式与男性进行的合作,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男性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更是为了自己宗教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并非是引魂升天,汉代流行的是活着的人通过修炼达到成神成仙,没有死后成仙的观念.此图应该是死者进入祖地的路标,是死者在阴间生活环境的表现,具有巫术性质.由于巫术是古人通往灵魂的主要手段,所以T形帛画应该是用来行使巫术的一件工具,它的作用有两种一、把灵魂引到新的住地--墓室;二、由于中国民间有人死后要到祖地去见祖先的观念,所以帛画又具有死者在阴间的路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