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昌 《老友》2008,(11):51-51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阶段,谈判地点由开城转移到了板门店。虽然板门店"非军事区"里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但是,战争激烈,往来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和2005年两次对《刑法》第267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做出司法解释,笔者正是从司法解释的角度阐明“携带凶器抢夺”的含义,并阐述了认定“携带凶器”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内的扒窃罪犯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公交扒窃罪犯的行为除了受到法律的制裁外,也需要社会对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使其能够从根本上脱离犯罪的深渊,并通过再社会化,获得正当的谋生技能,从而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在盗窃罪既有罪状表述的基础上增加“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三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这种修正也带来了盗窃罪司法认定中一些新的问题.在“入户盗窃”的认定上,应同时具备“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和盗窃行为发生于“户”内;“携带凶器盗窃”仅指行为人携带但尚未使用凶器这一情形,“凶器”应当有所区分,且携带的凶器应具有随时使用的可能性;作为扒窃对象的“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既包括他人放置在身上的财物,也包括他人放置于身边随时可以控制的财物.  相似文献   
5.
孩子留学所需的学费、生活费怎样带出国?不少家长选择直接在国内兑换现钞后携带出境。在理财师邹明看来,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可选择一站式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尽量少带现金。前不久,打算送女儿到法国留学的夏女士到中国银行兑换8000欧元,准备让女儿直接携带欧元现  相似文献   
6.
母亲虽然今年八十有五,但每天追随社会时尚,让家人和左邻右舍十分羡慕。"顶"、"给力"、"不差钱"等新词,母亲一应俱知。她还关心国家大事,"调控房价"、"物价回落"、"十二五规划"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她经常到外边遛弯儿,看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携带凶器盗窃行为的性质较为重要 ,国外刑法对之有明确的规定。设立“武装盗窃罪”有利于中国刑法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漆黑的夜晚,警士木村正骑着自行车沿着河边的路巡逻。突然,从下游大约100米处的桥上传来一声枪响。木村马上蹬车朝桥上飞奔而去。他一上桥便见桥当  相似文献   
9.
数据可携权的提法源自欧盟2016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出于健康医疗领域数据来源者权利保护与数据资源共享的需求,我国也存在设立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现实必要性,但该权利设立面临立法、司法与数据安全方面的障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三款首次规定了个人信息携带权,但仅作原则性规定,为个人健康医疗数据适用该条款留下了解释空间。信息与数据虽然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区别,但根据有关理论与实践,将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归入可携权的客体范畴具有一定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建议参照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携带权的规定,并通过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明晰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行使条件和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义务,从而推进我国个人健康医疗数据可携权的设立及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规定扒窃以后,扒窃入罪问题引起很大争议。"扒窃"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有达到严重程度的扒窃才具备入罪的实质条件。将携带凶器作为扒窃入罪的条件之一,具有实质合理性,也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还有立法技术考量因素。携带凶器扒窃入罪有助于弥补、平衡抢劫认定问题,避免与司法实践冲突。司法实践中需统一对"多次扒窃"与"携带凶器扒窃"两种入罪标准的认定。多次扒窃入罪应指一年内实施三次以上扒窃行为,并且每一次扒窃都不构成犯罪,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三次以上每次都受到行政处罚的扒窃行为,可以构成盗窃罪。二是每一次扒窃不仅没有构成犯罪,而且也没受到行政处罚,应以次数为标准构罪。对携带凶器扒窃的理解阐释了"凶器"与"携带"的含义,特别指出,在共同扒窃的情况下,如果一人实行扒窃,另一人携带凶器从旁辅助,也可以认定为"携带凶器扒窃"入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