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李银超 《殷都学刊》2007,(1):155-156
“文章”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存在,在我国古代一直居于文坛正统,“五四”以来,“文学”逐渐霸主文坛,“文章”只在与“文本”同义的时候才被使用。这种混乱情况不禁让我们想到这样一句话:创造力在完成任务之后借着惯性成为一种破坏的  相似文献   
2.
曾祥芹是一个文章学家。他倡议要创建独立的文章学,并为此不懈地从“读写双快原理”和“阅读学”两方面进行研究。但文章学还没有获得独立,其原因是:1.文章学的自身建设存在问题;2.一些人,包括文章学研究者和语文教师,都缺乏文章学的观念。此外,它也没有得到有关权力部门的支持。因此,文章学研究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还有遗憾。  相似文献   
3.
曾祥芹的《文章本体学》《实用文章学研究》对传统的文章变体现象作了系统的梳理和精辟的阐发。其对文章变体发生的必然性,常体与变体的调和,变体之于文章史的推动,当下两栖文体集群的变体实质,都有精粹严谨的论述。既见独断之力,又有考索之功。他的变体理论同时具有方法论价值,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重新分析当下的跨类文体和名家名篇,重新解读文学史现象,都具有不容小觑的建构意义。曾祥芹让传统的理论资源焕发出了十足的当下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