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隋炀帝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的宗教思想是儒、佛、道三教并举 ,儒学为先 ,多元一体。这适应了宗教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大统一的形势 ,既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对宗教发展的巨大贡献 ,从治本上促进了“大业之治”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刘永 《领导文萃》2013,(6):76-79
隋文帝杨坚是个“不悦诗书”、“素无术学”的人.他一上台就要求大加整顿被称为“雕虫小技”的六朝浮华文风.同时禁止私人编写国史诽谤朝廷,哪个文人触犯了这两条规定,轻则入狱,重则丢命。因此单就文艺细胞而言,他和儿子杨广就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传统认知中对于杨广的历史定位,较多受到唐初李世民君臣出于政治需要而全盘否定的影响,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几乎都给予负面评价.然而,对于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的全面理解,并不应仅停留于史志文献,应合理扩充资料来源,对已有史料进行补充纠正,而时人所留存的诗文即是具有较强说明力的辅证.对隋代呈现的若干争议至今的历史问题,如隋之富强与财政消耗的矛盾、杨广时期财政收入政策的矛盾、财政支出政策的矛盾等,即可以诗证史,利用隋唐时期相关诗文作品进行财政经济视角的重新检视.实际上,杨广时期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通过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收入调整与加大财政支出来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这种政策是对南北朝旧制的结束,同时又开启了唐代的新局面,因此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增林 《中国民族》2007,(10):11-13
大家听我广和说,广和有辆出租车坐车你要不给钱,广和一点也不烦那是说明你困难,免费把你送回家出租司机听我言,有困难的别要钱出租要是光为钱,雷锋精神就失传…… 这是被人们誉为“回民活雷锋”的杨广和,为学雷锋、学英雄编写的顺口溜。它是杨广和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杨广和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隋杨广晋邸王府学士及其与政治、文化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开皇九年平陈、十年平叛 ,确立了南北统一的形势 ;隋于此推出其旨在巩固统一的“太平之法”。隋晋王杨广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易镇维扬 ,成为有隋治理南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杨广驻节江都期间 ,所结构的晋邸王府学士 ,是其所谓“文化战略”展开的文化建置 ;杨广“统临南服”而江左有长达近十年的政治稳定局面 ,大致凸现了这一战略及其战略构件合理建置的政治成效。滥觞于江都晋邸王府学士而长达近 2 0年的文化典籍修纂 ,是隋史上一个持续的文化发展进程 ;其间 ,杨广撤府北上 ,晋邸南士及晋邸南方文化典籍大规模北播中原 ,并及晋邸学士襄力于大业初国家图书校理 ,不啻促进了隋代南北文化步入融通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建华 《唐都学刊》2005,21(2):92-95
隋代结束了中国多年的分裂,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国家的统一并没有带来文学派别之争的停息。细细观察隋代文坛,我们可以发现隋代文学分成两大流派,这就是以隋炀帝杨广为代表的晋邸王府学士派和以杨素为代表的北方士族派。这两大流派文人的组成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利益,其主导思想亦不同。  相似文献   
7.
隋文帝杨坚之死 ,传统看法是被其子杨广弑杀。本文通过考证分析认为 :文帝在花甲之年纵欲过度是其身体虚弱、患病、死亡的根本原因 ;太子杨广对其父皇爱妃陈夫人的非礼行为及为政权和平顺利交接采取的种种防范措施 ,引起病危中的文帝的极大愤怒、怨恨和猜忌 ,是文帝于 64岁时气愤至极而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隋代统一为南、北诗风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时机,隋诗承南北诗歌之余绪,渐有合其两长、去其所短之趋势.但是,隋代统一之于文学的影响并不全在正面,隋代的政治环境以及杨广个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北诗风的融合,隋代诗人的地域局限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杨广在位时制造的事件,疑云最大的还是开凿大运河一事。大运河,即现在常说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是中国古代两项最伟大的工程,闻名全球。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  相似文献   
10.
徐焰 《人才瞭望》2014,(5):104-105
中国古代谈起"不义之人",往往要列举以下坏典型——易牙蒸子媚君、吴起杀妻求将、杨广弑父篡位。不过史家论及春秋战国时的兵家,又通常将孙武、吴起并列。吴起出仕鲁、魏、楚三国均建奇功,且留下用兵治国的《吴子》启迪历代兵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