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笑汀 《老年人》2007,(10):48-48
三面环武陵、雪峰二山,全境滨沅、澧、洞庭之水,常德可谓尽得山川之雄奇灵秀。然常德赢得千秋之誉、迎来四海之宾的魅力,绝非单纯得之于造化之功。追本溯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是开启常德“深闺之门”的第一把人文钥匙:在中国大地上,因一诗一文而得以开发、发展的城市或景点应该不少,但都远不及常德之如此典型。  相似文献   
2.
尹忠 《民族论坛》2012,(4):54-57
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在他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武陵地区一个“不知有晋,无论魏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便有众多“渔人”来武陵寻找那梦一样的桃花源——那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宁、平静、淡然,且人人丰衣足食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戴小花  周宁 《社区》2012,(21):12-1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千多年前,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出了一派和谐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并成为世人孜孜追求的理想生活。今天,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卧龙凼社区龙洲锦绣小区的“八和”幸福家园正在演绎着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前四论曾将桃花源文化分解为生态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来论述。现在我们就按此思路分析看看《边城》是如何体现桃花源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周毅 《老友》2009,(11):11-11
胡耀邦同志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业余时乐于赋诗。在此搜集整理的几则胡耀邦临场改诗、对诗的故事,足以让我们共赏他博古通今、才华横溢的  相似文献   
7.
汉晋以来的民间宗教与太平信仰决定了桃花源故事的民间性.<桃花源记并诗>的文体特征和作为志怪笔记"实录"、"游心寓目"的写作意识,透露了它的民间无意识本质.民间性桃源村社暗合了主张个人在同天地社会的自然和谐中获得生存自由的晋以前的传统文化,而同当时上层精英主张在世外寻求解脱的仙境说、净土说等新思潮格格不入.陶渊明诗文的伟大价值就在于它们以素朴的民间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核.  相似文献   
8.
新桃花源记     
许礼飞 《源流》2012,(17):70-71
晋末年间,陶公著《桃花源记》,既成千古美谈,皆往事也。华夏大地,历经沧桑,山河锦绣,田园沃厚。探粤西北之怀集,桥头镇之黑岩村,却别有天地,乃新桃花源也。且看新之桃源,四面石山,拔地而起,悬崖峭壁,溶洞奇异,山峰参差,突兀峥嵘,灌木点缀。山脚桃林遍野,竹海茫茫,相互辉映,蔚为奇观。相传南极仙翁,云游至此,感其灵气萦绕,民风淳朴,遂卜石洞而居,秘传长寿之道,布施疗疾之术,造福百姓。仙翁化鹤,金身尊坐洞口,神法犹存,屡屡显灵。芸芸信众,但有求者,焚香虔拜,百愿皆遂也。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有汉”通常被翻译教材译为“有过(经历过)汉朝”,然而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认为,以往的翻译理解存在偏误,因此著此文试做探析。同时以“有汉”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及诸家观点的整理,又进一步探讨了“有+朝代名”结构的“有”的用法及语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