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英汉思维、文化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在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在"具体"和"模糊"或"实"与"虚"之间作必要的转换.有些在英语中十分具体的词句在汉译时需作模糊化的处理,化实为虚;反之,有些在英语原文中较为模糊或笼统的表达在汉译时又需作具体化的处理,交抽象为具体.  相似文献   
2.
刘红霞 《中南论坛》2007,2(2):66-67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加大中小套型住宅的供应,发展中小套型也是大势所趋。当前,设计出质高价低的住宅是发展中小套型的关键。由此,本文对中小套型设计提出了几点意见,如功能布局紧凑化、区域模糊化、厨卫布置精简化、房间分割合理化等,希望对设计人员及政府相关机构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志 《理论界》2023,(11):85-91
李玉是苏州派大家,学界对其戏曲创作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鲜有人关注其戏曲羼入词现象。留存至今的十七种李玉戏曲,几乎皆有使用词体习惯,分布在开场、定场、人物出场等处。判别这些羼入词的属性,即自撰、改作、集句、引用,可助益辑补明清词。以词本体观,发掘羼入词的择调喜好、文学呈现及潜藏的以词为史;以曲本体观,探讨羼入词的曲论色彩、文体演进及因革的功能表现。不同文体的积极互动,可带来陌生化效果,但也不免模糊两者间的界限,这种交融导致的不利情形对羼入文体的影响更强烈,在一定程度上,文体发生了异化,明词曲化、明词中衰等现象与此颇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当资产的价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时,跳跃的强度和高度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实数。建立资产价格的模糊随机微分方程,得到跳跃扩散过程下欧式期权的模糊定价。  相似文献   
5.
古代发式在性别方面具有明确、清晰、稳定的标识性特点。但是,发式发展到今天,其性别的标识性却呈现出模糊化倾向,它的产生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文章试图从发式文化的古今演变历史、影响性别标识模糊化倾向的因素等方面,论述发式性别标识模糊化倾向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机制,以期对发式自我形象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7.
分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税制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而地方财政压力所引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动,形成了普遍的"占地竞赛".获取"土地财政"成为政府的普遍"偏好".分税制进而地方财政压力导致了对土地的掠夺;有必要对政府的"土地财政"进行测算;以阐明农地为什么会成为掠夺的对象.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府预算外和预算资金收入的约束和规制,特别是变革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保障以及对农民行使产权行为能力的保护,是改变"分税制"-财政缺口-土地财政-农地流失运行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楚辞》之美在于重旨、复意之隐美以及独拔、卓绝之秀美的和谐统一。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的《楚辞》英译本在展示原文的隐秀天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体现了“中和之美”的翻译观。译者们在深刻理解原文哲理情思以及深远意境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模糊化翻译和显化翻译再现隐美与秀美,其目的是在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使《楚辞》以一种更加便于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方式存在于异域文化语境中。  相似文献   
9.
量词在汉语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反映到对外汉语中,量词的学习与掌握也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重要参量标准。但事实上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那么重要,我们还是要存疑的。本文主要认为,可以适当地放宽对量词使用的精确度,将量词也放到"服务于交际"的要求中,重新衡量。  相似文献   
10.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我们似乎耳熟能详的家庭故事,但因为作者采用了多种叙述方法来描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各自的、尤其是父亲与另一女子的一段感情瓜葛,使故事充满神秘和悬疑。本文以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关于叙述视角的观点为基础,对作品的叙述者和叙事眼光进行分析,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编排精巧的对话及作者对文本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