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杨嗣昌的旅游理论是比较系统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的配置理论、风景名胜的评价理论、旅游观赏的审美理论、民俗旅游的开发理论。他同王思任、袁宏道、袁中道等人一起 ,代表了晚明时期我国古代旅游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以及民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破坏的三种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域辽阔,地貌奇特,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厚,民俗旅游资源多彩多姿,有着发展民俗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民俗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不仅是保护和发展新疆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振兴新疆旅游业的最佳途径。新疆发展民俗旅游的战略:政府主导型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战略,区域协作战略,创新战略,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4.
清民 《社区》2001,(8):32-32
三年前,在北京市西北部太行山余脉的山沟沟里,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家乡——菩萨鹿,推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游人面前。从此,这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小山庄搞起了乡居民俗旅游,经过网上传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民俗的复兴及其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使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成为各个地域招揽游客的重要的筹码。通过对祁县民俗博物馆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掘,展示出以祁县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晋商给我们现代人带来的对于民俗旅游的一系列的启示。以此来唤醒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晋商大院的民俗旅游,进而投入到发展民俗旅游的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但山东省日照市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民俗旅游却一直在低层次徘徊。日照市民俗旅游的发展是从1999年起步的,到现在,日照沿海已有10多个村庄加入到民俗旅游的行列中,尤其是渔家乐民俗游已蜚声全国。但是,日照市的民俗旅游环境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低质、低价的问题仍严重制约着日照市民俗旅游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民俗旅游与休闲旅游作为两种新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来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但生态民俗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发展所依托的旅游吸引物与传统的旅游资源观是不同  相似文献   
8.
四川境内的泸沽湖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加之前期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忽略,目前泸沽湖景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民俗旅游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本文论述了开发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必要性,指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方民俗旅游文化既是国家最新“三农”工作中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国家文化与外宣中不可或缺的例示。地方民俗旅游项目不应仅囿于本土,更要着眼于跨境乃至跨国的外宣途径以实现己身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目标。贵州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然而相应的外宣研究近于边缘地带。基于可及文献的综合梳理,研究认为,地方民俗旅游文化属于中国文化负载项,文化负载项的通用翻译策略适用于地方民俗旅游文化外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