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映射f:X→Y诱导的L值Zadeh型函数f:L^X→L^Y和LF拓扑空间(L^X,δ)构造商空间(L^Y,μ);又由f建立X上等价关系-,得出自然投影P:X→X/-,再得用P诱导的L值Zadeh型函数P:L^X→L^X/-和(L^X,δ)构造商空间(L^X/-,μ^*),证明了两商空间同胚。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积极争取日本朝野人士的合作与支持。他与日本浪人首领头山,有长达28年的交往,保持终生的友谊。文章根据中日相关史料,对孙中山与头山的交往史事,进行了梳理,并对这类交往在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中起何种作用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经典数学理论和思想发展起来的博弈理论对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和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博弈环境面临有限理性、有限知识和小样本、贫信息等不确定性条件,博弈的损益值只能用灰数进行描述时,经典博弈理论将一筹莫展.灰矩阵博弈的高效率的求解问题是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实用中的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文献7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深人地研究了基于秩灰损益值矩阵的灰矩阵博弈的矩阵法求解问题.在基于灰混合策略的灰矩阵博弈模型的求解过程中,灰矩阵法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有效的求解方法.本文定义了灰矩阵博弈的局中人1和局中人2灰秩损益值扩充方阵的概念,并且证明了若这些灰秩扩充方阵的逆阵的最后一行和最右边一列足非负性的条件,那么,这些灰逆阵的最后一行和最右边一列的灰元素值就分别对应着局中人1和2的最优灰博弈策略及其最优灰博弈值.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基于局中人1和2的共同灰秩扩充方阵的问题,并且证明了若该共同灰秩扩充方阵的逆阵的最后一行和最右边一列(不包括最右下角的灰元素)足非负性的条件,那么,该灰逆阵的最后一行和最右边一列的灰元素值就分别对应着局中人1和2的最优灰博弈策略及其最优灰博弈值.  相似文献   
4.
郑连根 《领导文萃》2014,(10):44-47
正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一看来者不善,周天子忙派大夫王孙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向王孙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充分暴露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王孙的回答很巧妙,他说:"称霸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  相似文献   
5.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康熙末年,作为族龙兴之地的东北出现了"族民杂处,以至不能说话"的现象,其中语使用环境的破坏是语逐渐衰微的主要原因。尽管语言日渐衰微,但积淀了几百年的语言文化仍旧遗存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绥化市语言遗存情况可以从地名、日常方言、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探究。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北”地区朝鲜族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日伪政府为了达到掌控“北”地区的目的,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安全农村”、朝鲜开拓民集团部落、集结集团部落等特殊农村.由于日伪政府以政治上“保护”、经济上“救济”、教育上“支持”、卫生上“改善”为幌子,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的美化宣传,许多人对“北”地区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存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形成以及特征的分析,展示真实的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历史全貌,揭露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本质,鞭挞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行径.这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社会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02-106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由早年的奇崛生硬变为平淡而山高水深。他是如何实现这种风格转变的,其创作思想的变革又是什么?至今未有合理的解读。事实上,北宋绍圣后,黄庭坚援书入诗,采用书法中"为画纸"的方法创作。"为画纸"意含"不齐之齐"、"意脉贯注"、"纵横有象"三法,此三法可纠正其绍圣前诗歌雕琢生硬、笔意断裂、迟钝腐陋等弊病。黄庭坚晚年诗歌的"为画纸",矫正了白居易、李白、苏轼、张耒等诗歌章法结构率意单一的弊病。南宋后,杨万里、刘克庄、方回、元好问、赵孟瞓等晚年的诗歌创作,都延用了黄庭坚的"为画纸"法,来纠正自身早年集古诗所致生硬雕琢之弊。  相似文献   
9.
朝鲜民族和-通古斯诸民族原始先民的神树崇拜以宇宙树信仰为起点,在漫长的原始氏族制社会中先后扮演了生命树、神灵树等角色,并逐渐演变成“高杆”、“索莫杆”、“托罗杆”等神杆以及“托若树”、“祈年树”.它们是宇宙树、生命树和神灵树的复合体,祭祀的对象是天神、祖先神和自然界的神祗.  相似文献   
10.
原苏联满-通古斯语民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各个多民族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苏联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 , -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 ,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 -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的文化变迁和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