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婚姻、家庭及夫妻生活等方面,探讨了潘金莲的所谓“淫”的起因,对潘金莲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了潘金莲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对深入认识和正确评价潘金莲这一形象,以及“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前情终难了     
恰贝贝 《东西南北》2008,(10):11-11
真爱是当你不爱她时,也不诋毁她。男人和女人,对待前情的态度总是不大一样。有人称刘烨酗酒成性,最喜欢酒后闹事,与谢娜的分手也是因这一恶习,在美国拍摄《暗物质》时更曾因酒后打伤翻译闹上法庭。这时,谁来替他辩护了?他的前女友谢娜:"他对我的帮助跟关心,是无法用言语来  相似文献   
4.
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带有"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欧阳予倩选择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用话剧的形式进行新的阐释,把小说中的潘金莲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使她由一个害人者变成了受害者,由"淫妇"变为一个觉醒了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走向堕落和毁灭.话剧所揭示的潘金莲作为一个无助的弱者走向毁灭的历程,正是旧时代女性悲剧的真实写照.欧阳予倩对经典的重新阐释,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反映出新一代读者的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全书由三章组成,共370页。第三章只有16页,却被作者本人定为"正文",并在创作谈中直言只在第三章里着墨较多的县长史为民才是全书的主角。因此要真正读懂《我不是潘金莲》,就须读懂第三章,读懂寄予在史为民身上的"皮里春秋":《我不是潘金莲》不是要写一个农村妇女告状的俗套故事,而是要直击故事背后所反映的"中国生活"。  相似文献   
6.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与中国14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施耐庵的代表作《水浒传》,两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有许多可比之处。通过比较,我们更能清楚地发现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倾向,他们不同的婚姻观、爱情观;更能深入理解两部作吕包含的一些思想意义。通过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两者塑造的部分人物形象,相互衬托出各自的典型意义,两者的部分描写相得宜彰。  相似文献   
7.
成绩好什么都好 童年时代的甘婷婷生活在父母单位的大院子里,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开放式的,虽然严格但从不干涉她的个人世界,让她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一次数学考了79分,她本想瞒着父母,可是因为当时的“演技”不好,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作家的艺术追求是在作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金瓶梅》在刻画人物性格上有很高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在描写和刻画人物方面有丰富经验。从汉代始古人将这种经验,加以总结,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9.
官腔的后果     
鲍鹏山 《领导文萃》2011,(24):92-94
武松被阳谷县县令差遣往东京谋升转,潘金莲、西门庆暗害了武大郎,要做长久夫妻。快活倒是快活,算盘也还如意,只是怕着一个人,就是在县里做刑警大队长的武松。不过,话又说回来,  相似文献   
10.
苏琼 《江苏社会科学》2000,9(3):181-186
潘金莲的形象和故事出发,在对欧阳予倩和魏明伦写潘金莲的两部剧作进行文本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女性视角来看,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体现了“五四”时期人们对以妇女解放、爱情自由为代表的个性解放的追求;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沦史》规避了两性间的矛盾,借助非情节叙述赞美的实际上是“为女流作主的法典”.因而,就作品所具有的女性意识而言,创作于八十年代的魏剧反而不及写于二十年代的欧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