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阳修忠君误国》之论谬误,属断章取义曲解史实之作。今本着“询事考言,询名责实”原则,探究本案前因后果,理清是非曲直,辨明“劾青”实为“保青”之本意,揭示这桩历史公案之真实面目,推倒强加给欧阳修的污蔑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2.
宋朝建立,战略对手在于北方,而对"种类殊异"的南方民族地区的防范则比较忽略。再加上基于"南方非用马之地"的认识,除少数有马厢军外,北宋前期禁军未在南方驻防骑军。宋仁宗时期广南两路发生侬智高事变,岭南骚动。宋朝臣间在是否"用骑"的问题上发生争论,狄青率西北骑兵南下,"终以马胜"。此后宋朝开始在南方驻防新建的"有马雄略"军,有马厢军也有增多,骑兵在南方的运用也开始多了起来。受到感染,一些少数民族也要求学习马战。在某种程度上,侬智高事变的平定成为宋朝在南方"用骑"上的一个"转机"。  相似文献   
3.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狄青的性格被俗文学作者不断地加以取舍、夸张、渲染,经历了一个从史实向传奇过渡的改造过程,狄青的历史形象逐步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狄青事迹本身的奇特和俗文学创作者的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奇和神秘色彩是历史人物发展成为文学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北宋仁宗皇祐中广西侬智高叛乱.名将狄青宣抚广南并取得胜利.但其后滕元发所撰《孙威敏征南录》一文,却有意贬低狄青的功绩,颂扬文臣孙沔.其将孙沔作为平南主角,塑造了一个深于谋划,善于用兵,顾全大局的儒将形象.但参照宋代史料,此文存在诸多与史实不符之处,多有虚妄和夸饰.滕元发的写作动机与自澶渊之盟后,真宗造天书封禅的自我安慰,尤其是西夏战争失利后,逐渐在士大夫中形成的自欺风气密切相关.故不惜编织不实之言,自我安慰,以此填补心灵的失落感.对《征南录》的史实作适当考辨,可从另一角度透视当时士大夫历史叙述中较为独特和隐蔽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致认为广西壮族普遍流传的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是一种作伪,背景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桂南地区汉族族群也普遍流传狄青部属始迁族祖说,连宾阳的炮龙节也附会狄青说,其背景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汉族狄青说当早于壮族狄青说,发生于汉族势力弱于壮族的时代。明清以来,壮汉两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汉族各方面的势力强于壮族,壮族遂附会狄青说。壮汉两族共同的狄青说背后蕴含的是壮汉两族历史上的碰撞、发展、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狄青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代名将,在抵御西夏和平定南疆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是当时颇有作为的军事将领。但由于北宋统治集团长期奉行“重文轻武”、“以文驭武” 的政策,特别是到宋仁宗朝这一做法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因此,狄青屡遭压制和打击,最终被迫害致死。透过狄青的种种遭遇,可以窥见北宋中叶武将的社会地位急速跌落的境况。  相似文献   
8.
饭不厌诈     
明朝发生了土木堡之变。通州当时是京城的粮仓,众大臣抱着宁可饿死,也不能资敌的想法,建议先把通州的粮仓全烧掉。工部左侍郎周忱听到要烧粮食,连说不可。他想出的办法是:在北京所有的官员、军人,都到通州去预支自己一年的粮食,条件是自己运回来。于是大家云集通州,没几天,  相似文献   
9.
余靖与狄青,一文一武,同为北宋仁宗时名臣。但由于北宋重文轻武的社会现实,余靖最初也表现出了对狄青的轻视。随着二人在南征侬智高的战争中的合作,余靖才真正认识到了狄青的非凡的才能。在狄青死后,余靖为狄青撰写墓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成就了一段文武合作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正崇俭亦鄙奢宋朝司马光说:"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朝周怡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享温饱矣。"由俭入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奢入俭;由俭入奢人人都可承受,但由奢入俭却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一个人很少有这种幸运,从生到死也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