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正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小测试:"你的身体和性别一致吗?"编辑部的美女们测完后,发现有一半都是"大脑性别男性化",也可称之为女汉子。连最娇媚最嗲的硕美女,居然也是女汉子一枚。一直提倡好好做女人的我们,顿时凌乱了。这确实很让人纠结。在现今时代,男人女人除了生理上的区别,还有别的区别吗?自从女性解放后,一路撒欢儿地奔向了原本只属于男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经常会以性别及性别刻板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性与性别的研究在不断增多,并发展出了四种主要的研究取向:(1)将性别作为被试变量;(2)考察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个体差异;(3)性别图式理论;(4)将性别看做一个社会范畴来进行研究。以这四种研究取向为线索来组织内容,可获得对性、性别以及人格领域有关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需要一种新的哲学形态,这种新的哲学形态是唯人主义的。它把人看作是属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之本原和终极关怀的对象,以人道主义为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人类普遍价值的公理和普世伦理的底线,高扬“人的解放”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文章认为,从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的一般本性”到追求真善美的形上境界乃是人性的内在要求,故唯人主义与形上境界具有内在统一性。文章还着重剖析了真善美三大价值之间所存在的深刻矛盾,论说了“男性化的哲学家”与“女性化的哲学家”对于“可信”与“可爱”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价值真理多元并存的必然性,为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提供了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女性创作表现女人从军从政等雄强特点的,大多出自左翼女性笔下。她们以"忘记自己是女性"作为突破传统性别局限、参与国民革命战争的心理定位,超越并反抗社会性别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以新国民身份承担与男子同等的社会责任。但这种新身份的获得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再没有比女战士、女革命者更能代表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力量;另一方面,这些介入男性领地的女人以抹杀性别差异为代价,通过对男性气质的刻意模仿,达到"像男人"的目的,这是在对传统性别规定的反叛中以另一种形式失落自己。  相似文献   
5.
采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07名女性领导个案的外貌和个体行为特征、性格特点、领导风格和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发现,外貌及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员工关系、领导风格等均对女性领导的管理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歌具有二重性,既有男性化倾向又不失女性特质。二者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女诗人应对男性中心文化的特殊心态与诗人作为女性的性别特质。这两方面体现了诗人作为独特个体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二者结合,形成了薛涛诗雄逸而又不失妍秀细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8.
常理 《今日南国》2008,(21):16-17
简单一句“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道尽了李崇基十余年的职场人生。李崇基一贯都是行色匆匆。要不是她那个稍显硬朗的名字,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位操着吴侬软语的典型江南女子与那个在业界大名鼎鼎的女强人划上等号。她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而取的。小时候她一度觉得这个名字太男性化了,长大以后,她才逐渐欣赏起自己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性别错置"这一概念大致借用了西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的能指,特指生理性别上为女或者男,在性对象上是正常的(即爱恋异性),只是在气质上出现反向的现象,具体包含女性男性化与男性女性化两种。前者的代表有李宇春、周笔畅等,后者的代表有F4、木村拓哉、向鼎等。这一在当下青少年中得以流行的现象根源是根深蒂固的女性对男性的崇拜情结与消费社会下发达的大众传媒合谋的结果,而并非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李里平  卢颖 《经理人》2006,(4):112-114
女性经理人要以能力建自信,同时也不要失去自己作为女人的美丽市场份额的竞争,高级职位的谋取,客户业绩的抢夺……场上商家为瓜分仅有的蛋糕明争暗斗,职场中同事为争取晋升和培训拼得你死我活。有些外企的女性白领“明哲保生”,惟恐生育归来而地位不再。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女性难道唯有披上男性化的外衣,端着一副强悍的气势以及咄咄逼人的姿态才有和男性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