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环境史是当今史学研究中的热门。在对边疆地区的环境史研究,尤其是在对""的研究上,很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往往持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取向,违背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在论证过程中,其逻辑思维本身是矛盾的,得出的结论不少与科学原理、生活常识相悖。  相似文献   
2.
周琼 《中国藏学》2008,8(1):102-109
又称寒、雪,是高寒藏区的自然生态现象之一,因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生物群落原始而产生,主要分布于终年积雪的青海、甘肃、西藏、新疆、中亚,以及邻近青藏的川西、滇西北等高寒阴冷之区。冷与高原反应不是单一病症的对等关系,是一种包括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疟疾、伤寒等人们熟悉或还不能认知的病理症状在内的疾病群。  相似文献   
3.
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 《民族研究》2005,11(3):68-77
关于气与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气与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气与病,不过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对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地域偏见与族群歧视的“形象模塑”,它更多的是文化概念,而非疾病概念。随着近代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中国文化优势意识的减弱,气与病的概念也渐趋消失。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宋元时期的疾为讨论对象 ,意在揭示历史上流行于南方的疾与华夏文化扩散之间的关系。根据宋元时期史书的记载 ,疾的分布有一个大体稳定的区域 ;其分布地区的变迁 ,反映了中原王朝的势力在这些地区的进退盛衰 ;各地区情的轻重差异 ,反映了此地为中原文化所涵化的深浅程度。宋元时期医家在疾的救治方面 ,理论上有深化 ,证治上有提高 ,最终使传统中医理论得到突破 ,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在疾的预防方面 ,医家不仅强调习其风土的重要性 ,而且开始以中原医学知识改变南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一时期有关疾的记载表明 ,疾病对人体自然机能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形态变迁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门的空间结构对生态智慧的表述——以侗族杆栏建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杆栏式建筑门的结构,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的生态适应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建筑审美功能和艺术特色。它蕴含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其开放性空间结构构成一个人性的封闭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人性化的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的深度表述。  相似文献   
6.
《岭南卫生方》为宋元时期研究岭南地区流行性疾病疟的专著,该书根据岭南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其对岭南人体质的影响,指出岭南地区天气炎热、雨湿偏盛的气候形成了岭南人阳气不足、上热下寒、阴湿偏盛的体质特点,阐述了岭南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因地制宜地提出温中固下、芳香化湿、和解正气的疟辨治方法。其辨证治的学术特点充分体现了岭南医学的创新性、地域性和实用性,为岭南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气是历史时期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对人体生理机能乃至生命产生严重危害的自然生态现象,对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气的产生及存在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及生物环境因素,因地理、气候、生态等因素的差异,各气存在的具体原因不尽一致。云南既有其他气存在的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也有特殊的地理及生态基础,使云南成为气存在时间较长、气类型复杂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