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359篇
社会学   5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18世纪,广西梧州经历了从“军事重镇”到“商业重镇”的社会变迁。正统年间,大藤峡瑶乱日益严重,开启了梧州地区的军事化进程。景泰、天顺年间,动乱愈演愈烈,为统一事权、协调资源,成化六年,两广总督开府常驻梧州。此后,梧州军政建设不断加强,并成为岭南军事重镇。明后期,随着地方秩序的逐渐稳定,梧州军事地位日益下降,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视,开始向商业城镇过渡。清前中期,梧州山区得到大力开发,米粮、食盐等传统贸易亦保持兴盛,逐渐形成以苍梧戎圩为中心的商业贸易网络。至18世纪,梧州成为商业重镇,社会风气亦渐趋奢华。梧州个案表明,边疆重镇的形成和发展与区域秩序控制、国家权力渗透、山区经济开发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社会发展,不是对具体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主要是运用逻辑手段,对复杂的社会发展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出社会整体发展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为了对社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从社会、社会革命、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以及艺术形态。在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再生产土壤、社会再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功能等方面的变迁,致使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传承内容、动力、方式及评判标准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发展出路在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拓深和增值,以适应民众正在或已经改变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梳理西村张书记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将张书记的个人生命历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探讨了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力量对张书记个人生命历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和强调了张书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自己生命轨迹和整个村庄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村民日常生活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23-130
由于社会的变迁,民国时期的丧葬礼俗变革不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动摇了丧葬礼俗的伦理精神,由原来维护"亲亲、尊尊"的等级制度过渡到体现民主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制度革命,还是一种身体革命,是四千年来的一次巨变。它既是民主科学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民主共和政治观念的巩固。从此,丧葬开始由身份性转向经济性,由礼制走向民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各种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档案的规范管理成为相关部门新的挑战。本文旨在研究过去档案管理范式的局限性,提出档案管理范式的转型办法,探析档案管理适应社会的变迁状态,以求能让政府档案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依据史料将中国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供给模式的社会变迁大致区分为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供给模式的主要特征、分送方式、生态环境及其社会关系、消费体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农经济背景下,乡村生活为主体,消费品及相关服务的供给以家庭和社区共同体为主;计划经济的再分配体制下的供给模式特征则以国家供给为主、家庭和社区为辅,市场严重萎缩;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市场为主,国家力量依然强大,家庭和社区萎缩。不同模式下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权利义务关系、消费者身份认同及其环境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在高调提倡践行可持续消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生活质量之前,还有许多具体而微的重要领域和论题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具有整体性的,新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实现,就没有中国法治的实现。而厘清法治化与农村社会的内在关系,是新农村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传统观点认为农村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化的外迫性产物,但笔者认为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内在地需要法治,法治化是对农村社会变迁的最好回应。  相似文献   
9.
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代珠江三角洲缫丝业的技术变革为主线,考察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社会变迁,尤其是原先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的解体。文章还分别考察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技术革新者、原有社会体系的维护者(政府和士绅阶层)以及农民(后来分化为缫丝工和蚕农)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行为。最后,文章指出,在理解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都有其各自的片面性。这一段时期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表明社会因为技术的组织刚性而产生结构重组;同时,建构中的技术也会因为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被改造。由此形成了技术和社会的互构。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因生活的地理环境、自身发展历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以渔猎经济为主。但在清朝中后期,随着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力度的加强,赫哲族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及生活习俗等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赫哲族的社会变迁做一简要剖析,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