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房价问题是当前关系着民生的一个热点问题。房价过高对个体的影响因人、因家庭而异。从社会学生命历程理论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关的,生命历程与生命历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亲代在购房时的支付能力是如何影响子代的居住状况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大流动导致了传统乡村社会网络的瓦解,它改变了乡村家庭的结构、伦理、功能,也改变了乡村个体的生命历程、日常生活。这突出表现为"时空断裂",即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时间的断裂。就其实质而言,时空断裂是在社会大流动中乡村家庭与个人既有的网络关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心理情感、生命意义的断裂。断裂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反而在客观上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人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动或主动地采取回应与行动——重构。应在社会、家庭、个人同构的思路下,从国家宏观制度政策设计和个人能动性激发两个方面入手,重构乡村家庭与个人的时空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十五志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命历程的自道中,"五十而知天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了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对孔子的生命自道进行一个现象学的解说.本文从年龄的现象学出发,结合孔子五十岁左右的生平事迹,分析展开了天命之知在孔子生命历程中的深层义涵·凸现了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斯文之命的历史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就现实的个人来说,当他开始考虑人生使命、确定人生理想、选择人生道路,即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思考的对象时,他便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并在后来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中自觉地展现人生意义。一人生,简言之,就是个人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人生涉及人的学习、工作、交往、婚姻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儒家看来,不仅个人是文化大背景下生活的个人,而且整个历史、社会也始终是文化因革损益的历程演绎。这种认识,事实上也就是对文化发展规律及过程问题给出的答案。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早期儒家文化因革损益的观点,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揭示了此一观点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以出生于1978年前后的同宗五兄妹和他们父代的生命事件序列及其转折为分析对象,通过亲子两代两个小群体的生命历程比较,揭示出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生命轨迹的去农化特点。去农化的转折使得中国人的人生发展多元而开放,且重构与再造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角色。中国人生命历程的变化体现了行动者对于社会结构,即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遵从与再造。  相似文献   

7.
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400名地方理工科大学生就影响其英语学习结果的诸多个体差异如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成绩具有预测能力;语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个人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持续性影响,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流动人口本身,还要关注流 动人口的子代群体,即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二代”。 尽管既有研究提出了一些与“流动人口二代”近似 的概念,并在代际传递视角下围绕代际关系、身心健康、教育状况、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方面开展了经验 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针对这一群体全貌展开系统考察,没有给出流动人口二代的群体画像、总体 特质,也没有对影响流动人口二代发展的社会事件与生命历程展开讨论。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要着眼于 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聚焦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中的健康风险、聚焦数字化场域下的流动人口二代 职业新发展、聚焦人口结构性变迁背景下的流动人口二代家庭化问题、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 二代社会融入问题、聚焦新型城镇化情境下的流动人口二代政策保障,思考流动人口二代研究的总体性 框架与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理论视角,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的解读是不同的。生命历程理论传入我国十多年来,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运用,然而却尚未被纳入到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生命历程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社会力量与社会结构的产物,关注个体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生命事件与个体角色转换。在该理论视角下,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对象不应再是笼统的青少年,而要予以必要的界定和厘清;要关注和区分个体生命事件的影响及其差异,以及事件发生时间的社会历史意义;注意研究视角的建构性;在研究方法上应逐步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重视对历时数据的积累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具有来华传教士和人类学家双重身份的康国泰,在中国甘肃、青海传教时,对甘南土人的生活进行了人类学观察,最终成为一名以研究土族社会而闻名的人类学家。本文主要关注作为人类学家的康国泰的人生经历,并试图从他个人的社会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学方面,来探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中西方人类学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新疆支边妇女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治动员下进疆支边。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进疆支边和被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支边妇女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研究表明:组织安排婚恋方式真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支边妇女的生命历程产生很大影响。支边妇女个体生命历程在社会历史、结构变迁中的嵌入性,被组织安排的婚恋的生命事件与其他生命事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支边妇女与不同性别生命轨迹的差异性则是生命历程转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杨朱“为我”思想的实质在于提倡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尊严,并蕴含着一个十分尖锐而深刻的问题,即社会的运行如果以忽视甚至牺牲个体的利益和需求为代价,这样的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又有何意义?在先秦时代大多数思想家均表现出强烈的重群体而轻个人、重义理而轻物质的背景下,杨朱的“为我”之论代表了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全新思考,体现了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同时亦预示着其在日后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莱泽因的生命历程政策模型分析美国和瑞典的贫穷动态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两国公民生命历程中的贫穷与本国的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瑞典公民的生命历程被政策建构的程度较深;而美国社会则出现分化,下层阶级的生命历程制度化程度很深,而上层阶级则基本不受政策影响。两国的福利改革对于贫穷动态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福利政策对于生命历程中贫穷的建构作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忽略它在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不同表现以及它随改革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谈“史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史诗”精神,其中心是艺术家对人的个人命运以及个人同人民的关系的理解、对历史过程的实质的深刻认识。具体地说,赛珍珠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作品,艺术地处理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史诗”精神:(一)生命的意识与创造的过程;(二)深暖的人性与坚定的信念;(三)社会的背景与生存的时空。  相似文献   

15.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精神的产生乃基于个人对人类及社会的积极认识、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取向,而这个取向又来自个人的背景、教育和经验,也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作用。所以,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的一种积极态度。志愿者是指那些具…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四大礼俗及其相关的服饰民俗活动,体现着一个族群的共同愿望,成为联结人类群体观念的合理方式,任何一个族群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在其生命历程的每一个关节点上,无论是新生还是成年,婚配还是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有相应的“改头换面”或“改装易服”以及某种特殊的服饰,来作为社会承纳其进入族群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7.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年作家马丁·伊登艰难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艺术形象。主人公马丁·伊登与作者本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意识,甚至个人命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马丁·伊登的人生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奋斗的典型悲剧,说明了在一个虚伪的拜金主义社会环境中,追求正直、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小说写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展现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以湘籍台湾老兵高庄文为个案,运用美国社会学家格伦.艾尔德生命历程理论四个核心原理,采用口述史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台湾老兵的生命历程进行剖析。论证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个体的社会生活会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社会变迁中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相互关系。台湾老兵回大陆寻亲的举动是两岸同胞血缘与亲情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与日常生活视角,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的时空区隔与融合下,其生命历程实践过程的选择和影响事件,进而解析了在个体生命认知、代际关系实践和国家政策实践场域内,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生活选择是如何与社会、家庭相互勾连,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空断裂与互塑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诗歌是其记录自身生命体验、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劳伦斯善于将质朴的语言化为膨胀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独特诗篇,展现了其为实现自我的完整性所经历的心灵历程以及对性爱、自然、死亡与再生的体悟与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