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房价收入比是判断房价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国际上明显较高。但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其税后价才是真正的价格。通过提出估算税后房价收入比的方法,并以美国的情况作为对比,发现我国的税后房价收入比与美国相比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这意味着房产税仅对税前房价的影响较大,而对税后房价的影响很小。税收与房价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房产税决策者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莱泽因的生命历程政策模型分析美国和瑞典的贫穷动态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两国公民生命历程中的贫穷与本国的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瑞典公民的生命历程被政策建构的程度较深;而美国社会则出现分化,下层阶级的生命历程制度化程度很深,而上层阶级则基本不受政策影响。两国的福利改革对于贫穷动态也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福利政策对于生命历程中贫穷的建构作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忽略它在不同国家和阶层的不同表现以及它随改革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S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与房价波动之间的联动关系。金融市场可以分解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与信贷增额之间的反应最为显著,两者具有自我强化的循环作用;房价与股价、汇率、国际资本净流入、利差之间在短期内具有正向响应关系,在长期内影响则逐渐趋于平稳;信贷增额、股价、汇率对房价波动的贡献度较大,除自身影响外,房价波动是其他变量波动的最大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新疆支边妇女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治动员下进疆支边。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进疆支边和被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支边妇女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研究表明:组织安排婚恋方式真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支边妇女的生命历程产生很大影响。支边妇女个体生命历程在社会历史、结构变迁中的嵌入性,被组织安排的婚恋的生命事件与其他生命事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支边妇女与不同性别生命轨迹的差异性则是生命历程转折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波动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为防止泡沫风险的不断累积的银行信贷政策着手,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并通过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房价波动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认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银行信贷规模与房价波动都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利率通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房价;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存在时滞.因此,在实施信贷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时应注意时滞问题,并增加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8-2010年陕西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陕西省范围内的房价与地价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地价与房价之间有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房价与地价也有显著的影响,地价对房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房价引起的引致需求也拉动了地价的上涨,政府在抑制房价和地价的过程中,除了出台相关的限制措施外,也应当控制货币发行量。  相似文献   

7.
从十五志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命历程的自道中,"五十而知天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了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对孔子的生命自道进行一个现象学的解说.本文从年龄的现象学出发,结合孔子五十岁左右的生平事迹,分析展开了天命之知在孔子生命历程中的深层义涵·凸现了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斯文之命的历史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资本流动是引发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山东省2002Q1 - 2010Q2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与房价波动之关系,确定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房价波动风险的影响.结论是:国际资本流动与房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它比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还要大,而且国内房价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敏感度较高.故为防范房价的波动风险,相关监管部门需对国际资本的流向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是空间的竞争。而传统经济学是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集中到一点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供求的空间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进行的是典型的空间竞争,所以本文运用经典的空间竞争模型——Hotelling模型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交通成本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竞争和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市场的进入成本与开发的固定成本也对开发商的竞争和定价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如果交通成本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足够低,那么房价会接近于开发的成本价格,有助于房价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生命历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科学,尤其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但中文学界对其了解仍存不足。在研究中采用生命历程视角,必须首先了解它的知识传统、关键概念与研究手段。通过对知识传承的分析,我们发现,生命历程研究受惠于生命跨度理路、社会关系、生命周期与地位获取视角以及年龄与历时性研究;它以累积和转折点为两个关键概念;主要研究手段包括追溯性生命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生命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背景是利益冲突而不是均衡,这就使社会公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社会公正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差别,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国家维护社会公正的主要表现,就是为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每个人都拥有改善自身境况的条件和机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成果共享,协调各方利益,从而推动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中国社会对于公正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政府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是人们对社会变化的评价性范畴 ,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依据。生活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性 ,可以将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全面生活质量提高和人自身全面发展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升华人的生命品性,然而当前教育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失去了自我,沦为一种"规训"的工具,导致了人的异化。价值重建中教育的使命在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其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在于建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其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乞丐和乞讨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其形成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处理方法在国内外有所不同.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乞丐和乞讨行为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真正贫困的乞讨者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来消除;对于职业乞讨者,则要更多地给以正面教育,使其能自食其力;对于"恶抢恶夺"的行乞者则需通过法律手段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5.
在牧区,隔代陪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逐渐受到多方关注。文章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牧区隔代陪读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牧区隔代陪读群体普遍面临生活压力加大与教育问题突出两大核心困境。在调研基础上,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将该群体所面临的生活和教育困境归因于生活空间被迫变化、沟通空间交互有限与社会支持空间基础薄弱。基于此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提出了倡导群体照顾政策、拓展主体间沟通渠道、链接社会支持资源等方式来提升牧区隔代陪读群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价值和实质保障了在其实务范域中应用叙事治疗的适切性。青少年的许多问题往往取决于他们自我建构的、内化了的生命故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应协助当事人解构这种主宰其生命故事的不合理的主流叙事,重写生命故事,以便开启另类生命故事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美感论     
城市人是城市的建造者和居住者,城市反映了城市人的精神、意志、审美情趣。由于城市人生存于城市之中,城市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在城市中都能得到满足。城市人的生存与城市有种种深刻的联系,在这生命体验之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人的三重生命都能得到满足时,这时获得的情感体验就是美的体验。这种对城市美感的分析属于城市美学的基础性工作,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反响,真正有益于美的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最后一张"安全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能否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亟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8月对贵阳市1 518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在经济支持、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居住安排6个方面生活需求的满足状况,并将它们作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居住安排没有影响,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强度依次是: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会交往、精神慰藉。从城乡来看,经济支持的满足程度是影响城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强变量,但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强的变量则是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化流动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模式.本文利用8个城市15998个样本,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家人随同流动可以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影响非个体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远多于个体流动群体,家庭消费率、居住社区和社会融入等因素成为影响不同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