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有制必须实现在社会生产再生产的过程之中,因此,我们必须从四大层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一是所有制结构层次。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基础,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层次。更新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更新公有制的宏观实现形式。三是企业制度层次。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合理配置股权,强化所有者约束功能,加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组织建设,建立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四是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层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的: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微观经济领域中的所有制结构层次,宏观经济运行层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文化人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了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其代表作.他们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以探寻一般发展规律与具体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实质上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马克思所倡导的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笔者就《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消灭私有制”,直至《资本论》第三卷“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答案,浅谈笔者的认识,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行土地私有制,文章对台湾省第二次土地改革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不仅不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反而要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和20年代,格拉古兄弟所进行的以土地为中心的改革试图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小农破产问题,恢复罗马共和政治制度的根基。但这种充满理想和复旧色彩的主张与日益扩大的罗马国家以及地中海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与格拉古兄弟的愿望相反,他们的改革不仅未能恢复小农往昔的地位、巩固共和宪制,在客观上反倒确认了土地私有制和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另外,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罗马共和宪制内合法斗争形式,以直接的暴力冲突取代了谈判和妥协,标志着罗马共和制度的衰微。  相似文献   
6.
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而对这个范畴进行理论批判起始于《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必然产生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反过来又定会造成新的异化 ,因而 ,要反对异化劳动必须同时反对私有财产。而反对私有财产 ,不是反对所有的私有财产 ,反对的只应是人格化的奴役人、奴役劳动的资本。所以 ,最终的出路只能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蒙古英雄史诗与游牧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社会的游牧经济可分为开始和发展两个阶段 :唐代初期为开始阶段 ;唐代中后期以后为迅速发展阶段。文章对蒙古先民的社会结构、游牧文化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分析与论述 ,提出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于蒙古游牧经济的初期阶段 ,不过 ,其大多数产生于游牧经济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手段加以解决。二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于是,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而主张,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对于这一结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和驳斥,围绕着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大论战,至今没有结束。如果能从建设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琪 《唐都学刊》2006,22(3):119-122
“公”“私”是两个出现较早的亲属称谓。祖父、父亲、夫之父、夫之兄均可称“公”,这与公有制下年长男子在父系氏族内部所处的领导地位有关,他们拥有安排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私”是女子对姊妹之夫的称呼,源于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普那路亚婚制,反映了姊妹共夫、女子与姊妹之夫存在着合法的性关系的事实。透过二者,可以揭示古代的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空间生态理论展现着私有制批判、社会实践批判和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等三重向度。在私有制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空间生态恶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空间生态失衡,让空间生态发生了断裂;在社会实践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用实践改造空间生态比用思考解释空间生态更重要,认为思辨哲学忽视了空间生态实践,需要用革命实践创造更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以往空间生态中的阶级意识和僵化形态,号召打破僵化的空间生态结构,消除各类空间生态危机,实现平等、和谐、多样化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空间资源的全部掌握,迅速提高空间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空间的原初状态,实现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和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