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探求自我的泥泞之路。爱德娜解构了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却无力建构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她成为一个不折不挠地追求实现自我,闪耀着女性主义思想光芒的悲剧英雄。《觉醒》及其它几个短篇小说以极富有女性特质的文本呈现了女性经验,并使这些女性经验成为了作者政治意识的载体,对父权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抗辩和幻想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 ,湖北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且呈现重摹外在现实轻言内心心理、重规范传统轻实验创新的特点。近年出现的青年作家张执浩、李修文、肖班继承又丰富了湖北的小说创作 ,被批评界纳入“后先锋写作”范畴。本文对三位作家的创作姿态、表现方式、审美精神等方面进行探寻 ,展示他们为湖北小说创作提供的新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叙事学理论和女权主义批评结合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力作<一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法的分析,来表明小说叙述视点的不断转换,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叙事技巧,还整合出不同的内容,而这不同的侧面展开组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了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这不仅是马拉德夫人个人的悲剧,更是再现19世纪末在男性中心权力话语给定的美固社会中追求自我的女性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凯特.肖班的《一小时的故事》经常被评论界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但也有论者认为,这部作品其实是非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笔者借助探讨小说中包含的婚姻、自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指出它含有女性主义的因素,但并非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的文本,而具有多重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5.
"新女性"文学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文坛流行的一种女性叙事,是当时美国社会关于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这类作品宣扬独立自强的"新女性"理念,描写"新女性"对维多利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反叛。本文以朱厄特的《汤姆的丈夫》、吉尔曼的《黄色墙纸》和肖班的《觉醒》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认为这些试图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的"新女性"以妥协、疯癫、死亡而告终的原因在于她们对传统的僭越、对旧秩序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在其代表作《觉醒》中通过男女主人公形象与性格的对比以及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运用,以"双性同体"的创作方式解构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的概念,体现了"双性和谐"、"二元融合"的女权主义创作思想,反映了20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摆脱父权制社会赋予传统女性的角色、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