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297篇
劳动科学   71篇
民族学   180篇
人才学   249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909篇
理论方法论   379篇
综合类   4808篇
社会学   1013篇
统计学   10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女性人格独立和两性和谐,一直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唐代以“包容乃大”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散发着独特光彩的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对强权制度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声音;肯定、施展自身的才能,都展现出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意味。并且,在男女两性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流中,展现了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以超时空的姿态契合了女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肯定唐传奇中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时代和女性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她们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追求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和谐,尚未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为例,分析了其"类别性""强化性"和"缺席性"媒介呈现上的负面效果,并从该阶层拥有的特质条件和媒介生存境遇两方面剖析了成因,进而从国家政策、阶层自身和大众媒介三方提出了建构良好阶层形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形象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各界的心理期盼。研究发现,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重大事项决策是否于法有据、各类党政公职人员清廉程度、党员违规违纪行为是否被严肃问责等,是影响公众对党员遵纪守法形象评价的显著性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发挥其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教育等,以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社会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5.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高校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责任的缺失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服务并拥有更多读者是图书馆的生存要义.在当前电子图书等新技术大举扩张的环境下,纸质读书市场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顺应这一时代趋势,必须加大培育图书馆文化,弘扬图书馆精神,研究图书馆文化品牌体系和文化品牌建设,从实际出发,以图书馆文化为支撑,以区域性、历史遗址和精神留存为基点,做好图书馆文化品牌研究,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在公司党委和建工集团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组织、重维权、树形象,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和企业中心工作的实际,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各种文体活动,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参与公司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主体作用。2014年,材料公司工会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开创新局面:以竞赛育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