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河丰 《职业》2016,(4):45-47
2014年12月6日晚上,央视《青年中国说》节目,一位被称为"科学小怪人"的人语惊四座:"宇宙中有一颗属于我的行星,它被命名为NO.25580xuelai,虽然,我1992年才来到地球,但是我已经开始着手改变这个星球的未来,因为我拥有强大的能量……"这让蒋方舟、韩雪等现场观众对眼前这位22岁的青春分享者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2.
张勇波 《职业》2012,(33):105
ZF公司生产的5HP-24自动变速器为5挡电控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用于2003款以后生产的路虎(Land Rover)、捷豹(XK8、XJ8、)、宝马(540、740、X5)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教学思路,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自动变速器挡位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星 《人民周刊》2020,(8):10-10
4月24日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的日子,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也于当日正式发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这表明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太空探索跨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领导者》2007,(8):61-61
英国科学家在7月12日的《自然》杂志上披露,在太阳系外一颗名为“HD189733b”的行星上,首次发现水分子的存在,并称这一发现使人类在其他行星上求生的尝试“真正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和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重要小说.本文从疾病叙事的视角对《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进行解读,从主人公赛姆勒先生作为病惠式的主体和作为小说核心事件的格鲁纳病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疾病叙事有效地深化了该小说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6.
少齿差式行星减速轮毂电机是由上海新莹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联合开发,第一次将少齿差式行星减速机构引用入电动车轮毂电机中,并经试验后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安钢焦化厂2号DQL 1000/600-30型斗轮式堆取料机头部斗轮取料机构在运行中问题,针对该机构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改造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改造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平行轴传动的新型轴销式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克服死点机理和运动几何条件.针对平面多曲柄输入机构中存在的虚约束,在运动副接触变形协调的基础上建立机构受力分析模型,对机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赛姆勒先生是美国小说家和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主人公。借助康德伦理学对贝娄的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进行解读,从赛姆勒先生的非公利的善的意志和赛姆勒先生的责任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赛姆勒先生是一个康德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是多维的,所以描述其活动的变量应该是矢量或者张量;经济学史是一个边缘学科的渗透史,所以推进这一学科的动力应该是多元的。依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在行为非随机性、行为偏好非饱和性、行为具有惯性以及行星轨道假设下,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对社会经济系统研究的建议,借助矢量这一行为分析工具构造行为运动的禀赋空间,建立起行为与主体的一一对应关系,分析集体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推导出行为间的作用力公式,并用该公式解释为什么个体行为易受集体行为的影响,产业距离上相近的资本为何容易发生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