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27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542篇
理论方法论   1150篇
综合类   1009篇
社会学   269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1986年,云南瑞丽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之后的官方报告中,云南的艾滋病报告数一直居于国内前列。面对艾滋病恐慌,云南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打破沉默,向艾滋病宣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聚集了众多国际NGO,云南省城昆明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NGO之都  相似文献   
3.
喜做善事的美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孝明 《社区》2002,(5):59-61
作者曾随中华慈善总会代表团赴美考察,了解美国的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在美期间代表团与一些慈善组织负责人、基金会专家学者、社区领袖、律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进行了广泛接触,并对一些慈善和社会服务项目,例如儿童救助、社会发展、老人福利、青少年关怀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实地参观,对美国的慈善机构是怎样筹款和服务社会有了一个较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对海上救助中有关救助款项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同时分析了我国《海商法》中有关条文对救助款项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以交通、通讯、新闻舆论等为典型代表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它们或便利救济物资的调配,或加速救助对象的区域流动,或监督与制约救济事务的运转,或宣传与流播新型慈善思想等,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发挥强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社会大变革、政府大转型之时,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对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详实地分析了重庆市弱势群体的类型,以及市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的分类救助模式是在传统救助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救助模式,在西方已有多年实践,但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吉林市长虹社区为个案,采取非结构式访谈方法,对长虹社区低保户的分类救助进行调查。虽然长虹社区在从传统的救助模式向分类救助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距分类救助的差异救助理念仍相差甚远。完善分类救助的建议:完善分类救助立法,出台《社会救助法》和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受助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分类救助;切实推进部门联动与社区协审;优先考虑教育救助和就业救助;整合制度提供综合性援助。  相似文献   
8.
天这么蓝,草这么绿,楼这么高,车这么多……女孩们看的眼花缭乱。尽管他们中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做汽车,从北三市长途跋涉到大连的路途中,不少人晕车甚至呕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更是第一次进城。  相似文献   
9.
医疗救助体系与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益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导致了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公立医疗机构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为弱势群体提供低廉的医疗服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然而,要求有关医院单方面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政府将低收入者医疗保障的投资交给医疗机构来掌控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政府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同时运用定点医疗机构设定的机制,引导各类医疗机构为低收入者提供合理的服务,我们认为就可以是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     
《社区》2005,(13):25-26
北京市首批“安静小区”挂牌2005年6月5日,北京市的15个小区正式挂上了“安静居住小区”的牌子。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安静居住小区的考核指标(试行)》,这些小区的区域环境噪声都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一类标准,即白天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45分贝。同时,小区居民对小区内部声环境质量的满意率也达到95%以上。“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不仅给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也使养犬、装修噪声等原来影响邻里关系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环保局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推动“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活动,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